海棠耽美 - 言情小说 - 带着淘宝混古代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71

分卷阅读271

    。如今他们学的内容就是新学堂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若是不抓紧时间学习,到时他们这些童生,秀才,两榜进士跟人一群幼童学一样的东西,岂不是要笑死人了?

    好在,中国古代的文人治学精神一向不错,一旦接受了,便也不会在这上面打马虎眼,其刻苦的精神让左弗这个曾经的学霸都汗颜。

    这些人会寻找一切空隙来温习功课,而这样的治学态度带来的结果则是突飞猛进。

    其实这些人本就是有基础的,只是没经过系统化的学习过。许多概念早就打下了基础,一旦转换过来,学习进程也是非常快的。

    转眼,便到了八月,新城的学堂开学了。

    左弗给书院起了个名字,叫知新书院。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是左弗对这座学院的期望。

    拖了几个月的清廷已熬不住内部的倾轧,终是决定将多铎等人要回,并与明廷签下了划江而治的国书。而四川一带,因着百姓的带路,明军得以顺利入川。

    完全丧失人心的大西开国皇帝张献忠最终落得了一个可耻的下场,在逃跑的过程中不慎坠马,直接被追赶上来的明军给砍成了肉酱。

    得知已将四川掌控的清军一下就慎重了起来。张献忠不得民心,清军可以打着解放大家的口号前来可如今王师已到,他们还拿什么借口来蛊惑民心?

    再者,扬州之事也跟随着明军的入川,传得人尽皆知。在这样的情况下,清军想再入川就难了。

    不过,很快,他们也就不用为难了。因为上面的人已经跟明廷议和了。

    为了将一众勋贵赎回,多尔衮不得不忍受这耻辱,向明廷低头。

    不低头也不行呐!

    这些被抓的清人牵涉的利益面太广了,若是不表点姿态出来,只怕以后要离心离德。

    多尔衮能当上大清实际上的一把手,脑子不灵光只靠蛮劲的话,不知死多少回了。

    所以在分析了利弊后,他果断求和,要求将自己的这些左膀右臂放回来。

    这是他把控朝政的根基,这些小辈若折损了,那么他们身后的人就跟自己离心了。

    再者

    因着左家军,他们想打也打不过去,这样对持的局面已经持续很久了。而中原再富庶也经不住这样折腾,现在不比以前,既以天下正统自居,那些归顺的汉民还是要照顾下的,不然把人都杀了,财富都抽干净了,还拿什么来供养朝廷,供养军队?

    多番权衡后,大明与大清终达成了共识暂时休战,划江而治,互不侵犯。

    双方都在蓄积力量,多尔衮知道这点,朱慈烺也知道。

    不过,既已休战,那么军事方面的压力就轻了不少,现在大家可以安下心来,好好种几年田,提升国力了。

    和平年代,一要抓民生,二要搞教育,清军的达摩斯之剑并未褪去,所以左弗给这座书院起名知新,她就希望这座学校可以成为华夏一族新的起点,成为科学的摇篮。

    此时,荷兰探险家阿贝尔塔斯曼已现了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汤加群岛和斐济群岛。而日后的日不落帝国很快就会靠着联姻,从葡萄牙人手里将孟买弄到手。

    在北美,乘坐五月花号的那群人已登6美洲二十多年而西班牙的触角早已伸到了东南亚以及东亚。

    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地理探索!

    华夏!

    这个屹立在东方的古国没有道理要错过这个辉煌的时代!

    她有许多教科书,理科也不错,她觉着,只要给她一点时间,没了生存的困扰,她也是能做点事出来的!所以,她对这个学院很重视!

    这不仅是她的希望,也是整个民族的希望!

    每天公务很累,但她还是坚持天天来给学生上课。

    学生并不多,小学每一个年级预设了四个班,一个班45个人,可他们连两个班的人都没招满。

    其他年级人数更是少得可怜。像中学这些,基本就只有本地与南京几个技术狗在上了。

    不过面对这个情况,左弗并不气馁。

    大明挺住了,所有人的心思自然又放到了科举上。杨廷鉴虽名气大,可一听在这儿上学,还要学什么劳什子的算数,自然,那些思想保守的人自然就不愿尝试了。

    毕竟人的精力有限。学了这些,精力被分散了,还能行举业吗?

    这些人不来,左弗也不强求。

    反正她的目标也不是这些人。她开这所学校瞄准的人群从一开始就是底层的。

    因为也只有底层人民才可能到这座学校来。

    毕竟,书杂费全免,还供吃,供书本笔,这对一些家里劳动力充足的底层人民来说还是相当有诱惑的。

    知识,对于这个年代的底层人民来说有着无限的诱惑。可面对着失去一个劳动力,还要付出巨额教育费后,许多人只能望而却步,放心里想想了。

    现在看到这学校什么钱都不用交,还提供吃的,还教认字,怎么想都是好的。

    至于教什么?重要吗?像他们这样贫苦的人家,能出一个读写会算的人,哪怕不去行举业,也算是光耀门楣了,好不好?

    第278章 红红火火

    所以左弗不着急。

    今年招生仓促了些,且民生刚有些恢复,招生情况不理想也是能理解和接受的。

    反正只要继续抓民生,她相信,有了安全感的民众们慢慢会想到更深层次的东西,会将家里适龄的儿童送来的。

    日子就在这样的忙碌中过去,转眼便要入冬了,而一群乡绅的鱼也到了收获的季节。

    左弗之前弄的鱼,在市场上基本已被消耗空了。在接收了十万难民后,苏州,无锡等地因战乱,也产生了许多难民。

    听说常州武进需要劳力,新上任的苏州知府与无锡知县写了封信求到了左弗头上。

    左弗与崔玉舒一商量,便是答应将这些难民接收过来。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苏州知府将此事又告诉了其他同窗。

    这下好了,得知武进知县颇有能耐,颇需劳力后,这些人纷纷动起了送难民的心思来。

    其实也不能怪这些父母官。

    着实是天灾不断,这些难民盘踞在地方上,时间久了不但会增加官府的负担,还会引起诸多治安问题。

    所以一听有人要难民,他们就激动了。之前钱阁老在大半年中,66续续往武进送了十万难民,他们本想等着看左弗笑话的。可没想到,左弗不但消化了这批难民,居然还真将这些难民转化成劳力,将武进民生搞得红红火火的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江宁县主厉害啊!

    既然她还能再接收苏州无锡的难民,那么再接收下他们这边的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