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耽美 - 历史小说 - 始皇家的好圣孙在线阅读 - 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530节

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530节

    第一百九十八章 始皇帝的快乐生活

    “咸阳的事情,你怎么看?”始皇帝将小稚奴抱在怀里有一搭没一搭的问着。

    小稚奴咿咿呀呀的去拽始皇帝的胡子,始皇帝配合的用自己的胡子逗弄小稚奴,小家伙伸手始皇帝就抬头,抓了好几次都抓不到,给小家伙急得哇哇大叫。

    始皇帝见状露出破绽,给小家伙抓住胡子。

    小稚奴一点都不含糊,用力一薅,几根胡子硬生生被小家伙拽下来,给始皇帝疼的眨了眨眼睛,脸上却没有丝毫愤怒。

    旁边的蒙毅看的心惊肉跳又觉得有点好笑。

    跟了始皇帝这么多年,出入同乘一车,可以说除了宫里的宫人,蒙毅是最熟悉始皇帝的,诸多皇子皇孙,哪个能有小稚奴这般受宠?

    陛下平日里最重仪态威严,走起路来头上的冕旒都不带动的,更别说被人薅胡子了……

    不过这也不是头一次了……蒙毅跟着始皇帝来汤泉这么久,天天震惊的,也就习惯了。

    不就薅了几根胡子嘛,前几天小稚奴光着屁股还尿了始皇帝一脸呢。

    “好乖乖,气力不小……像朕!”

    果不其然,始皇帝对小稚奴发出了赞扬,并且认为小稚奴才三个月大就能薅下来胡子真是天赋异禀。

    蒙毅有槽都不知道怎么吐,本以为扶苏是天命所归,后来出来了个更受始皇帝喜爱的胡亥。

    那会始皇帝每次打猎都会带着胡亥,本以为这已经是极致了……后来又出来个赵泗,赵泗成为太孙以后几乎和始皇帝形影不离。

    本来以为这就是极限了,这又有了个小稚奴……

    瞅始皇帝这意思,怕不是打算亲手将小稚奴带在身边抚养长大。

    “小公子生而神灵,自是不凡……”蒙毅附和了一句,始皇帝果然眉开眼笑。

    有小稚奴在身边的始皇帝简直就是一个极端,小稚奴在,只要顺着夸夸小稚奴,都能给始皇帝他老人家乐得合不拢嘴。

    以至于蒙毅现在总有一种古怪的割裂的感觉。

    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始皇帝在蒙毅乃至于大多人眼中都是威严颇重不苟言笑之人,而现在……

    有些时候变化是悄无声息的,但是蒙毅作为绝对的忠信之臣,心中只有开心。

    一来是这样的始皇帝更好相处,二来也是因为往前数的时间里,始皇帝也确实过得太过于辛苦了一些。

    莫说汤泉避寒了……纵是大巡天下,也不是寻欢作乐……每日除了车马劳顿,剩下的就是处理公务。

    不仅始皇帝,所有人都绷紧了铉,仿佛有甚么东西在后面追赶着一般,谁也停不下来。

    哪像现在?他蒙毅还是始皇帝的忠信大臣,还能够合法休假?

    “咸阳的事情你怎么看?”始皇帝复又问了一遍。

    “殿下开放学室,重启新吏,颇有革新之意……”蒙毅开口说着废话……

    他又不在咸阳,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屁用?况且开放学室涉及颇深,说实话蒙毅自己都不清楚这事是好是坏,但可以肯定的是太孙殿下图谋甚大,绝不仅仅是打算开放学室。

    他都跟着始皇帝跑汤泉这来了,当然有足够的资格去说废话,反正不干他屁事。

    严格意义上来说蒙家也不是正儿八经的老秦人,虽然经过数代人的努力进入了关中勋贵的圈子,可到底跟是不一样的,关内法吏和他们牵扯不多,蒙毅本人学的又是墨家之术……

    “你也会说废话了?”始皇帝眉头微微皱了皱。

    “非臣不尽,只是此事涉及诸子百家,臣不敢妄言……”蒙毅摇了摇头重新表明自己的立场。

    “天下一统的时候,诸民各有民风习俗。”始皇帝捏了捏小稚奴的脸蛋。

    “从关中到楚地采买货物再运回来,钱币来来回回要换十几趟……所以朕废了六国的钱币,只以秦钱……”

    “朝堂上书,一个字竟然能有七种写法,朕阅览朝政,还得通晓他国文字,朕觉得不妥,所以定下小篆,后改隶书,以为一统……”

    “秦尊商君之法治国,可天下道统更加纷杂,诸子之言,不下百家,一件事,能有一百种说法,这个说的有理,那个说的也有理,争执不下,仿佛怎么做都做不对,怎么做都是错,往前不成,往后不对,朕行一道政令,从来不能尽善尽美,总有人能够挑出来毛病,总有人觉得朕做得不对而妄自议论。

    更可恨的是他们还蛊惑天下人,天下不知道多少眼睛盯着朕,不管朕如何做,总有人能挑出来错,说朕的不是。”始皇帝幽幽开口。

    “陛下行事,又何须向旁人解释呢?”蒙毅在旁边小声开口说道。

    “可朕听的厌,听的烦!”始皇帝揉了揉把玩自己胡须的小稚奴。

    “所有人都想告诉朕,他们说的,他们想的才是对的,但是诸子百家,谁对谁错,他们自己都争不清楚。

    太乱了,也太杂了,朕也不想听他们争执出来对错。

    朕不要听他们说对错,朕要告诉他们什么是对错。

    韩非找上了朕,献《五蠹》于《显学》。”始皇帝眼中闪过一丝恍惚。

    每每想起那个惊才艳艳的年轻人,始皇帝心中总会飘过一阵惋惜。

    “韩非的策论写的很好,也很合朕的心意,法家也很合朕的心意。

    朕原本是打算告诉天下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朕打算制个章程出来,给天下人看看。”始皇帝笑眯眯的开口。

    “但是泗儿让朕改了这个主意……”始皇帝笑着开口。

    蒙毅没有说话,始皇帝今天说的有点深,这不是他该议论的事情。

    “朕觉得泗儿说的有道理,朕要用谁就用谁,而不是朕只能用谁。朕也是这么教导泗儿的。”

    “可是天底下的人往往看不清楚这件事,总有些人好为人师……”始皇帝眼睛眯了眯。

    “泗儿比朕宽宏一些……可他的性子却并不比朕安分。”始皇帝揉了揉眉心。

    “朕年纪大了,天又冷了,只能待在汤泉取暖……你跟着朕待在汤泉,平白错过了恁多,心里不念?”始皇帝笑眯眯的看着蒙毅。

    “天气的冷暖却不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更易,臣虽然年纪小了一些,可是天气是实打实的冷了,待在汤泉着实暖和。”蒙毅开口说道。

    跟在始皇帝身边这么久,蒙毅能听出来……始皇帝是在明明白白的告诉自己,未来会有一场大戏登场。

    不是暗示,是明示了。

    明示了始皇帝对赵泗的支持和信重,也基本上是掏心窝子的告诉蒙毅,赵泗就是储君,不管出什么事情,一定会继承皇位的那种。

    换而言之,始皇帝给了蒙毅一次机会。

    跟着赵泗的机会……而且这不是赌博,是始皇帝这个庄家直接给蒙毅开后门。

    只要蒙毅点头,他现在就可以回到咸阳。

    鉴于蒙毅和赵泗的私交,以及赵泗和始皇帝的爷孙关系,蒙毅轻而易举就会成为赵泗身边最值得倚重的对象。

    储君定下,皇位未必水到渠成,历史上这样的故事很多。

    但始皇帝亲自开口承诺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蒙毅能够感受出来始皇帝对赵泗这个选择的坚定,这是完全不介意赵泗分享自己的权势,简直可以说是掰开嘴往赵泗嘴里送。

    至于蒙家原本是太子扶苏的支持者?

    只能说,储君之间,亦有差距……

    “这小子性子看起来跳脱,但从来不会办错事,朕许之监国,就连群臣奏事他都要做的无可挑剔,清清楚楚,可就算他让群臣奏事于东宫,朕也只会觉得他有魄力。”始皇帝似乎是感慨,也似乎是进一步的暗示。

    这话说的很露骨。

    就差没告诉蒙毅,赵泗就算哪天穿上龙袍了,始皇帝看到了都会夸一句我孙子穿龙袍真好看。

    蒙毅不知道始皇帝是出于什么对赵泗能够坚定到如此地步,这甚至可以说是放纵了,这份爱莫说是在帝王之家了,就是寻常家庭也颇为难得。

    就像自己……就从未享受过这种爱。

    有点超标了属于是……

    “臣还是想待在汤泉……”蒙毅笑了笑,忽略掉始皇帝的暗示。

    始皇帝有始皇帝的选择,蒙毅也有自己的选择。

    始皇帝给蒙毅选择机会,蒙毅就可以自由的选择是或者否。

    始皇帝不像其他人,他让你选,那就是真的让你选。

    他想让你做的事情,就会让你去做,而不是去选择。

    蒙毅的理由很简单,更多的是出于本心。

    赵泗和扶苏是父子,是始皇帝的亲孙子,他们是一家人,是传承有序的储君。

    他虽然是扶苏的人,可是转个头抱住赵泗也没什么问题,一个是太子,一个是太孙,又是亲父子,这完全不会影响个人道德,还直接从林荫小径变成了通天大道。

    以他的资历和出身以及能力以及和赵泗的私交,入了赵泗手下……

    但是……人心有本,以蒙毅的为人,世人不会觉得有问题,不代表他的心觉得没问题。

    他先是始皇帝的臣子,然后是扶苏的支持者……

    他认为有些东西是有必要坚守的。

    “孔雀国那边的事情呢?你怎么看?”始皇帝并不介意蒙毅的选择,只是复又问起孔雀国。

    “远隔重洋……现在开始筹备,恐怕明年都未必有个结果,至于战事,臣不通海事,因此并不敢贸然断定……但倘若是槐里候督兵,想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蒙毅开口说道。

    整个大秦目前拥有大规模海军战斗经验的也只有李信了。

    李信……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天才。

    虽然在天下叛乱这场大动荡之中,交出来的答卷并不足以让始皇帝满意。

    但是,一来彼时李信刚刚上手海军这个全新兵种,需要重新组织作战思路,熟悉作战环境,更改适配战术,二来也是因为伐楚之战的失败让李信比以前更加趋向于求稳,而非是证明自己。

    那可是海军……全天下迄今为止独一支。

    水师和海军看起来都和水有关,可却完完全全是两个概念,这一点但凡知兵的人都清楚。

    李信这次的战绩看似最差……但是如果考虑到李信在此之前从未接触过海军,而且有史以来完全没有任何海军战斗的经验可以借鉴,李信却以伤亡极小的代价将东海秽人联合本地贵胄的叛乱压制在极小的区域之内,并且准确的把握住时机给予对方重创。

    要知道,这次天下动荡,李信主导的战场损失几乎是最小的,除了用的时间久了一些没有任何毛病。

    之所以说李信交的答卷不足以让始皇帝满意,甚至赵泗本人都觉得李信是不是太过于求稳失了锐气。

    那是因为他们下意识的认为李信就应该是提前交卷而且还能考一百分的人。

    “用航贸军府的金银换粮食倒是个好法子……不过平鞅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孔雀国太远,一旦久持,耗费颇大……”始皇帝摇了摇头。

    很显然,赵泗的所作所为,乃至于一举一动,远在汤泉的始皇帝,都一清二楚。

    正如赵泗对稽粥说的一般,哪怕他不禀报,始皇帝也知道咸阳发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