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耽美 - 都市小说 - 戏春娇在线阅读 - 第15章

第15章

    宴席很快开场,陈在溪和绿罗被小丫鬟带到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入座。

    今日府上人很多,老夫人目前没时间搭理她,正被几个贵女拥簇起。陈在溪得了片刻安宁,伸手给自己倒了杯茶。

    她视线扫过园内,府上几位小姐也忙起来,看样子是遇见不少熟人,脸带笑意,眉眼精神。

    张望几眼,她却没在这一园人里瞧见晚云姑娘,当下就拧起眉来。

    她知宋晚云一向爱热闹,照理来说,她不会错过如此场合。

    “二小姐怎么没来?”

    原不止她一人抱有这样的疑惑,陈在溪敏锐地听见身后小丫鬟已经帮她问了出来。

    手里拿着茶杯,女人耳朵支起,悄悄往后靠,打算偷听几句。

    另一个小丫鬟打了一个哈欠,随意道:“二小姐今早被罚了啊,世子爷也是心狠,老夫人那样劝,都没能让他改变主意。”

    “因为什么被罚的?”东云一大早就来了园子这边,对里屋里的事情不清楚。

    “就……”

    两人边走边说,又跑去了另一边聊。

    陈在溪正听到关键处,一转眼两个丫鬟却没了,只能失望地叹口气。

    也就是这时,耳边传来一阵悠扬地笛音,给人飘渺清亮的感觉,陈在溪立刻被笛声吸引。

    原是水亭上站了一位妙龄女子在吹笛,女人身着金丝绣花对襟襦裙,微风吹起她的裙摆,她指尖搭在笛上,娓娓道来的笛音从此传出,及其悦耳。

    忽而静下心来,只为这悦耳笛音。

    一曲散尽后,陈在溪接着听了古筝,琵琶,排箫,瑟……又欣赏了各种舞蹈。

    各个都是极好看,女人舞姿轻盈,长袖甩开,身姿柔软,仿佛无骨,又似雁,几经腾空。

    那剑舞又不一样了,寒光闪烁,锐利间气势如虹。

    “……“

    只是可惜,她这辈子都学不了舞。

    少时赵柔不让她碰这些,姑娘家要学的琴棋书画样样都不给她碰,生怕她学会了压过妹妹们。

    后来身子骨变弱了,更没机会。

    碧空如洗,头顶一片悠悠白云。

    坐在高位的宋佳茵想起陈在溪,嘴角轻扯,忽而笑起来:“祖母,今日还未给大家介绍屋里这位表小姐呢。”

    “这位表小姐虽是小门小户的出生,但今日是宋家的宴,想必她也是有才艺想献得,是吧祖母?”宋佳茵笑盈盈。

    “佳茵说得不错。”老夫人赞赏地看了她一眼,缓缓道:“那便请她过来罢,总在角落里呆着,别人怕是要猜忌我们亏待了她。”

    但老夫人的心思并未在此处,只眼巴巴瞧着一方,喃喃自语:“都快结束了,知礼哥儿怎得不来呢?”

    宋佳茵勾起嘴角,抬手便让身旁丫头去找陈在溪。

    吩咐完后,她居高临下地俯视过去,扫见那角落人影惹眼,一双杏眸扑闪,吃着糕点,桃腮微鼓,稚嫩又娇媚,尤其灵动。

    总是这副不染世俗地样子……宋佳茵捏着裙摆,嘴角边那一抹笑转而冷笑。

    她可是记得,这位乡下来得表妹尤其愚昧,刚入府上那会儿,还一副羡慕地惊叹一句‘你们都会弹琴呀?’。

    简直废话,这上京里哪家的姑娘不学琴?

    乡下丫头能会些什么……她清咳一声,对陈在溪道:“表妹可会些什么?弹琴还是跳舞?或是作画?”

    闻言,陈在溪脸色有些不自然,宋妙茵看在眼里,又道:“你虽只是表小姐,但既是住在宋府,宋家理应介绍下你,只是你若什么也拿不出手,到头来便是丢了宋家脸面。”

    耳边地女声语重心长,陈在溪颤了颤,而后抬起头来:“好,谢表姐姐提醒,那在溪唱一首歌可以吗?”

    便知道她拿不出什么上台面的东西,宋妙茵轻“哼”一声:“随你算了。”

    “嗯,多谢表姐,只是……”陈在溪有些不好意思地眨眨眼,杏眸里全是对宋妙茵的欣赏,浓厚到快要溢出来:“妙茵姐姐,在溪从入府到现在都很喜欢你的琴音,所以唱歌的时候,姐姐可以随我一起弹奏一曲吗?”

    陈在溪唯一拿得出手的便是歌喉,只是也并不怎样……要是一个人唱,她很害怕丢人。

    “……”宋妙茵本想冷漠地看陈在溪一眼。

    可撞进她湿漉漉的眼眸间,看出那浓厚的欣赏,一时间也无法拒绝,沉默两秒以后,只好上前一步,不情不愿地说:“那也行吧,不然就你唱歌,也是丢我们宋府脸。”

    她不是帮她,不过是不想陈在溪丢人罢了。

    第9章

    亭上的景色果然和想象中一样,站在池塘之上,抬眼将整个园子收入眼底,真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景色过于迷人,陈在溪忍不住就多看了几眼。

    一张脸上只差没写上“没见识”三字,宋妙茵手已搭在琴弦上,蹙眉催促:“还看什么,你唱啊。”

    她已经想好,依着陈在溪如何唱来抚琴,她自认为琴扶得不错,相称之下,一定能把对方给比下去……

    嗯,这才是她答应表妹的目的。

    “我都听你的表姐。”陈在溪依依不舍地收回目光,清清嗓子。

    亭上人不是完全暴露在众人眼底。四方的红木柱子支起亭顶,上好的香纱从上至下地而落,却又不完全盖住亭内风光,半遮半掩间,最是引入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