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耽美 - 玄幻小说 - 欢想世界在线阅读 - 第758章

第758章

    他的话匣子一打开就有点收不住,丁奇很耐心地听完了才接着问道:“那么你认为,世界是什么?”

    世界是什么,这句话把华真行给问得一时愣住了。

    丁奇也没有让华真行来回答,而是边走边说道:“我曾经是一名医生,也是大学里的老师。刚才那个问题,相信你家的三位老前辈都有解答,但任何解答都需要自己的印证。

    最早有人就用了下定义的方式,比如这里有一棵草,那里有一棵不一样的草,它们都是植物。植物之外还有动物,共同构成了生物。

    除了有生命的物种,我们还能找到更多无意识、无生命的存在,可以分解、可以聚合,凡是能找到的东西、存在的现象,都可以给它下个定义、起个名字。

    这样的归纳和演绎都是无限的,然后构成了世界。后世也有人说,其实是有限的范畴推导出了无限的存在。但是在这一切总类之上,我们无法定义也无法归纳的概念是什么?

    这又是一个语言逻辑上的悖论,我们无法定义与归纳,又如何讨论它的概念?是一切总类之上的本体,还是映射背后的理念,又或是一切认知的先验,还是某种绝对精神的显化?

    我想去表述,只能用最纯粹的数理逻辑方式,世界是空集的反集。你应该学过集合论吧,知道什么是空集和反集,也就能理解‘空集的反集’是怎样一种概念。

    它是一切存在、一切意识、一切现象与一切可能。可是人们的世界始终是有边界的,这个不断变化边界又在哪里呢,其实就是每一个人的自我。

    我们不妨先找到这样一个地方,这里虽然很小,却是一个独立的世界。

    方外秘法的第五境,又称心盘境,并不比世间其他的秘法更高明,只是有其特点而已,修炼的方式,是凝练心盘完整。

    这几天你随我走遍了养元谷,学的就是凝练心盘。我为什么要让你亲自走一遍?你掌控阵枢,就能找到形神与天地一体的状态,那曾是突破五境的机缘,但方外秘法却讲究重新显化世界。

    从现在开始,你展开神识走遍这里,在元神中构筑这个世界,采摄它所包含的、一切你所能感知的信息……当心盘初步完整之时,就等于祭炼了那根骨杖。

    骨杖是此地的控界之宝,它包含了这个世界的一切信息,解读的过程可能是无穷无尽的,通过它,你也可以一步步掌控整个世界。

    你可以解读这个世界的生机运转、查探它的山川河流,就像是在解读你自己。你的修为越来越高、越来越精深,就能把这个世界掌握得越彻底,好似能成为它的主宰。”

    华真行愣了半天才回过神来道:“您是让我构筑世界心盘、祭炼控界之宝,成为神隐之国的主宰?”

    丁奇笑道:“我只想通过这种修行,让你成为自己的主宰,这是一种探索发现,也是一种修为境界。当某个人可以做到很多的时候,他会对某个世界做什么,又不会做什么呢?

    你对主宰这个世界不感兴趣,其实已经有答案了,只是修为还不够。”

    华真行:“丁老师这么大的本事,一定能主宰很多方外世界的吧?”

    丁奇摇头道:“那倒没有,尽管我好像可以,却也清楚那不可能。其实除了方外门,我还成立了一个方外盟,联合了很多方外世界。”

    华真行:“方外世界里也有很多其他人?”

    丁奇:“假如我早来一百年,这里同样也有很多人啊。我创立方外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发现与维护那些方外世界,见证各种可能。

    杨老前辈告诉我,你如今在眼前的事务中纠缠过深了。不经历世事,难证修行中的一切成就,但迷陷于眼前种种,恐怕也难以超脱。

    离开了非索港,你又是什么人?能做到什么,又会做什么?先在这个方外世界中历练一番吧!难道进入这神隐之国,你就失去了自我吗?”

    华真行:“我有点明白你的意思了,我在这里修炼方外秘法,同时教您炼制五气丹,材料都有吧?”

    丁奇:“当然都有,你说的五味灵药,我手头准备了不少呢。”

    第383章、该做个了断了

    任务十六:修炼方外秘法,凝炼神隐之国心盘。

    任务奖励:窥见大成机缘。

    这是“系统”发布的最新任务,但在华真行看来这不算什么任务,就是一种提示。

    世上有很多大成修士,他们所修秘法各不相同,甚至在突破大成时根本就没听说过方外秘法。华真行若想突破大成,也完全可以不必修炼方外秘法,他的修为根基是养元术。

    但系统却提示,在神隐之国中修炼方外秘法,是他窥见大成修为的机缘,这一线机缘至为难得。

    自古有很多人修炼到五境圆满,就仿佛在走一条看不到尽头的路,神气法力或许可以越来越强大,学会了各种术法、符法、丹法、器法,这就是找不到继续上境的门径,所缺就是这一线机缘点化。

    怎么形容呢?萧光曾经描述过:就像中学时做几何题,用各种方法求解图形的面积,可以切成无数的小块求解,达到越来越精确的结果。可是如果没有学会微积分,就永远没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捅不破那层窗户纸。

    萧光是东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当然早就学过微积分了,所以他才打了这样一个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