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耽美 - 历史小说 -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在线阅读 - 第878节

第878节

    “以前是以前,”王芙蕖断然地说,话讲得又快又急,像与人吵架一般,“就是阿双,我看她也自在。想吃什么吃什么、想穿什么穿什么,想睡就睡、想起就起,不用伺候人,很好。”

    巫家父子面面相觑,巫义想了一下,道:“也好。”

    王芙蕖心底松了一口气,她说这话时很是担心丈夫和儿子反对,故而疾言厉色,他们不反对了,她反而有些讪讪,对儿媳妇说:“我捎了些东西来,有你的。”带了儿媳妇,往里间去了。

    第509章 春天

    王芙蕖是个闲不住的人,离家多日回来家里虽没有乱,在她眼里总觉得别扭,当天就没歇,重新操持起家务来。第二天又起了个大早,将从安南带回来的土仪一份一份地分好,安排丈夫、儿子送亲友。

    忙碌中,总觉得忘了点什么事儿,努力回想又想不起来,只得作罢。王芙蕖一辈子也没出过几趟远门,这一趟出去动静就大了,礼物分到第三天还没分完。这天,她正同儿媳妇讲巫双:“她伶俐,又有新伴儿了,都是那头衙门里女官人家的小娘子……”

    门口的狗突然大叫起来,看门的老苍头跌跌撞撞地跑到院门口叫:“不好啦!来官差啦!”

    由于种种原因,巫家人对“官差”的印象是极其恶劣的,王芙蕖婆媳俩都惊得掉了手里的东西,王芙蕖道:“大郎呢?”

    “他去给舅家送东西了呀,娘,怎么办?”

    王芙蕖对儿媳妇说:“你先莫出去,我去看看。”

    她脚步匆匆到了前院,转到正房客厅——才因女儿得的封翁封君,巫家的宅子也没有翻成大宅,几步就到——往门口一站,就看到府衙的两个差役正站在堂上。他们的脚边,放着一个担子,上面扎着红绸。

    这两个差役王芙蕖并不认识,然而二人身着号衣,王芙蕖一看那个系红绸的担子心里就咯噔,口气也不甚好:“两位,做甚来了?”

    两个差役客气地叫一声:“大娘子。”

    其中一个掏出一份拜帖来,极客气地说:“我二人是刺史府里的,奉命给您送礼来啦!陈相公的大公子,那位陈大人回京了,托咱们使君给您道个别。”

    “诶?”王芙蕖更不明白自己与丞相的儿子还能再有什么交集!她家也没什么值得图谋的吧?

    差役却不管她想的什么,继续说:“这是陈大人给您的拜帖,这是礼单,您收好,我们这就回去向使君复命啦!”说完,双手把帖子递给王芙蕖。

    王芙蕖不知端地,只得勉强接了,她担心帖子上写的事情,马上就打开来看了,一看之下更觉奇怪——只是单纯地告别,陈放字写得不错,清楚明白,就是道个别,兼请王芙蕖保重身体。礼物也很规整,表礼四端。

    然后就没了。

    王芙蕖不明就里,暗想:这是因为安南吧?

    给了两个差役辛苦钱,带着猜疑把礼物、拜帖都收下了。等到丈夫、儿子回来,一家人商议,也都觉得是因为丞相儿子有钱,又看安南的面子:“他人又走了,也没什么好图谋咱们的,是个讲究人呐!怪不得人家能做丞相,真是周到。可也没得回礼处,只好先收下啦。”

    他们收了这一注财物,依旧过自己的日子,只道陈放是个礼数周到的、难得的不为难人的“贵人”。

    “贵人”却另有自己的盘算,他离开梧州就想起江政说过的,让他回京前再见一面,有事相托,下了山就直接找江政去了。

    江政治民理政是一把好手,但对安南的情况知之甚少,近来也想刺探情报,但梧州赵苏防范甚严。陈放在安南走了一遭,江政也想询问一下。

    陈放道:“百姓安居乐业,境内也罕见奸滑凶暴之徒。至于其他,我去的地方也不多,难以估算。但是在西州城里,倒常能听到婴儿的啼哭声,能安心繁衍生息,安南,比想象中的好。”

    江政道:“安稳就好,不易生乱。对了,我有样东西要给你。”

    “不知是何物?”

    江政取出一个匣子,打开盖子,一面满满的放着一叠叠的字纸、簿子之类。江政将匣子递给陈放,道:“那个余清泉,一点智慧都用在了歪处,快些把他弄走吧!为朝廷、为百姓,都不能由着他们胡来了。这是我这些日子来拿到的一些证据,还请相公们为民作主了。”

    陈放毫不犹豫地接了过来:“我一定带到。政事堂会如何处置,我不敢妄下定论,有话问我,我一定实话实说,不会为他隐瞒。”

    “这就够了。”江政说,又祝陈放差使顺利。

    陈放顺势请他派人往巫家走一趟:“我不好多耽搁,还请费心。”

    江政也不推辞,又问一句:“巫氏在安南,很得用?”

    陈放微笑道:“安南幕府上下和睦,太夫人母女又重情义,王媪与我一路同行,临别个话,人之常情。”

    江政便答允了下来,陈放也就放心回京去了。回京之后如何复命,将与祝缨协商的方案告知,又如何与陈萌商议余清泉的事情,如何与郑熹勾兑,不必一一细说。

    陈放回到京城时已是冬天,余清泉这一年上缴的盐税显然是不合格的,郑熹趁机发难。一应证据是江政收集全了的,姚辰英的户部没收够钱、分给皇帝内库的部分自然也是不足的,这让户部和皇帝都有了不满。郑熹再将证据递上去,冼敬也保不下余清泉了。

    余清泉被调回,继任的自然也就变成了郑熹一系的舒炎。

    陈放却还不能马上就赴任,他仍需将带回来的方案与户部、工部等处协商。江河渡口关津之类归工部管,其他又与户部相关,此外还涉及一些工匠的管理之类。陈放与祝缨敲定的备选方案有两个:一、空中架数条铁索,上面铺上桥板,二、渡口。

    两个方案是无法同时开工的,因为预算不够。各自境内的路归各自修,预计两到三年内把各自境内的路修好,最后在江边会合。

    这涉及到了具体的工程,经陈萌主持,各方又就方案吵了一个来月,最终敲定了第一个方案,铁索桥。它不受江水暴涨的影响,不需要维护船只等,而且就一个路口,比较容易看守防范。渡口除了后续需要船只外,也因现有的地理条件也不合适。

    等到驿路开通之后,如果有需要,再视情况开通渡口。

    …………

    方案定下,才是陈放的任命,他除了一个刺史的职务又兼了驿路开通的调度,因为驿路它其实是两个部分——路、驿站,必须有一个人总揽。安南简单,祝缨一个人说了就算,到了陈放身上,他就要不停地加一些额外的官职。

    总算在正月里,他的几项任命都到手了,择了个吉日便可赴任。与此同时,又移文到安南,通知了祝缨。

    祝缨接到公文的时候已是二月初了,宿麦刚刚收完,春耕即将开始。祝缨召集了幕府僚属,开会讨论此事。

    整个幕府都知道,祝缨是必要修这条驿路的,他们一个接一个地传阅着公文,再无声地递给下一个人,直到所有人都看完了,祝缨道:“都说说,有什么想法。”

    苏喆道:“朝廷办事,越来越慢了。不晓得他们能不能按时完工?别咱们这儿修好了,对面接不上。”

    路丹青道:“那咱们也不算白干,本来就想修路的。顶多最后一段先不修到底,观望着?”

    祝青君则说:“这一路上,还有几处不大安全,我再带兵把这一带犁一遍。”

    巫仁则小声说:“他们选这个也不意外,可需要用到大量的铁。安南就有铁矿,可惜的是工匠不够多,产出又要打造农具、兵器,匀给造桥的就少了,从现在就要开始攒了。”

    项安也补充了一句:“工匠的手艺也不如京城的。这样的铁索,这般的长,又要承重,可不是一般手艺能行的。就是吉远府,也没这样的匠人。纵有,一两个恐怕也不够使。不知道要怎么凑够人手。”

    祝缨道:“这个好办,青雪,拟个公文,管朝廷要。项安,准备好机灵的学徒,人来了就跟着学。”

    项安赶紧答应了下来。

    然后是祝青君说的清理地面,继续“剿匪”,她一直承担着这项任务,祝缨只说:“要快一些,这一段沿途,你也要盯一盯。”

    最后是林风,他本是镇守与西番交界的关口,今年轮换回来。别人在说话的时候他也在思考,人人都说自己擅长的,他想了半天,也憋出了一句:“那个……”

    祝缨看了过去,林风犹犹豫豫地问:“虽然是修桥,是这个也算‘边关’是不是?是不是也得修个关卡什么的?”

    苏喆有点惊讶地说:“行啊!这都想到了。”

    这条新驿路除了作为官道之外,安南方面也是有意将之作为一条商路的。既是商路,就会收税,设卡是应有之义。但林风提到了“边关”,就有防范朝廷的意思,这是他以前很少会考虑的问题。

    祝缨微笑点头:“不错,到时候连桥带关一起修。”

    林风也露出一个笑来,这个会他开得挺有成就感。散会后,他的话也多了起来,所有人里,他与苏喆最熟,两人一同往外走。林风先感谢了一下自己在边关的时候苏喆帮他照看家人,苏喆道:“什么话?我不但与你熟,同你媳妇也是亲戚呢!”

    她们这些旧头人家,事实上也是“门当户对”的,不同寨子头人之间也通婚,苏喆与林风的妻子认真论起来,也能攀上关系。不过头人间的亲戚关系,在以前也不影响互相抓了祭天就是了。

    林风听了,也只一笑,又问:“怎么不见阿晟?难道他出去剿匪了?今天没看到祝新乐,难道不是他?”

    苏喆道:“春天啦,舅舅叫他回家讨媳妇儿了。”

    “说的哪家的姑娘?”

    “不知道呀,看他能唱得过谁吧。”苏喆说着,笑了起来。他们这些人,习俗也渐改,以前就是唱歌、看对眼了、父母再出面把婚事做实。后来有了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倾向。近来又有“自己找”的意思了。

    林风道:“他好久不唱歌了吧?”

    “咱们都不大唱了,管他呢,他还不老,现练也来得及。而且,现在的姑娘,也不一定非要他会唱歌呢,对不对?”

    “也是。春天,可真好啊!他好事近了,我得回家说一声,准备贺礼啦。”

    两人闲聊的时候并不知道,苏晟在家里遇着事了!就在两人说完苏晟之后的第三天,苏晟回来了!

    苏晟一头扎进幕府:“姥!我去西边换金羽回来吧!”

    幕府里的人都知道苏晟回家是干嘛去了,祝缨一听这话就知道味儿不对,问道:“出什么事了?你要这么躲出去?”

    苏晟双眼通红:“没事儿,男子汉大丈夫,当然要先立业再成家!”

    “说实话,别怄气。你这个样子,让我怎么放心你去与西番较量?”祝缨说着,摆了摆手,示意房间里的人都出去。胡师姐很配合地提刀走了,祝青叶等人也踮起脚尖蹓了,还很善解人意地把门给带上了。

    苏晟这才说:“亲爹兄弟,也是外人呐!”

    娶妻,苏晟一个年轻小伙子是很愿意的。苏晟曾在京城见识过那里的女孩子,如今想想,直如一梦。他也在想要什么的妻子好,当然是要漂亮一点、可爱一点,阿苏县的女孩子,尤其是头人寨主家的,普遍会受一点教育。即使之前没上过学,到了西州现学也行。他也会对她好,把她带到西州城,好好过生活。

    抱着这样的心,苏飞虎喊他回家,他没什么抗拒就回去了。

    春天本是青年男女传统的交友时节,各寨子的姑娘小伙子总爱凑一起。以前是对歌,现在除了对歌也应一些别的求偶的游戏,其中也不乏父母们从山下学的“父母之命”。苏晟本相中县中一个小寨的寨主的女儿,两人说了几回话,隐隐中意。

    岂料风云突变,女孩儿的父亲不同意女儿离家,只要苏晟不在老家,这事就告吹了。

    苏晟当然不愿意回老家,老家是父亲的,是大哥的,大哥下面还有几个哥哥。西征的时候死伤了几个,可也轮不到他,因为大哥的儿子也不小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方案,就是他入赘女家。

    这就更不可能了!他在幕府好好的有事做,回来当赘婿干嘛?

    便在苏晟愁肠百结的时候,女孩儿的父亲等不到他的答案,将女儿许给了苏晟最小的哥哥。

    春暖花开,女孩儿的父亲与苏飞虎两个人坐在上面喝酒,边喝边聊着儿女亲事。苏晟在下面坐着,五雷轰顶,当天晚上赶了夜路,一气跑出三十里,就近在驿站里歇了晚。次日爬起来继续赶路,赶回幕府的时候,这一年春耕的安排才刚刚开始。

    这事儿,苏飞虎办得就不厚道。

    祝缨道:“你一路回来也累了,先歇下,我问一问你阿爸究竟是怎么回事,怎么办出这样的事来的?”

    苏晟道:“拢共那么些寨子,下面的寨主要是不听话,他就管不着人家。想靠结亲,与亲家好好处呗!”

    外五县还是旧日习气,洞主管最大的寨子,小寨听不听话、听几分都要看头人洞主的本领。苏飞虎分得一大片家业,除了给儿子们留的,尚有一些小寨。他看这些人,与祝缨看外五县、苏鸣鸾看他,颇有相似之处。

    苏飞虎儿孙不少,西征时却折了几个,势力略不如前。联姻,是个不错的手段。至于具体结婚的是谁,他倒不怎么在乎。

    苏晟心里隐隐知道,只是从未深思,现在脱口而出,自己也觉得没趣极了:“姥,让我出去走走吧。”

    祝缨道:“给你三天假,休息好了再来找我,我有事让你做。”

    苏晟张了张口:“是。”

    第510章 苏晟

    苏晟一路疾行,径往自己的住处去了。几乎所有熟人都知道他这次回家是干什么去了,如今独自回来,他也不羞于让别人知道内情,有人叫他他也不应,冲回了住处就下令关上门,将自己关在房里,只等三天之后再去找祝缨讨个差使。

    至于新差使是什么,那倒无所谓,能暂时离了熟人就行。他也不去猜祝缨准备把他放到哪里,反正现在也没大仗打,流放了都行。

    祝缨第一想的却不是他的差使,而是阿苏县的情况。苏晟已经说了苏飞虎的情况,祝缨还想了解得更清楚一点。她命祝青雪去把苏喆给叫过来问话。

    苏喆正忙着准备春耕的事儿,安南、西州沿袭了祝缨在福禄县时的老传统,衙门管事多些,凡春耕的牲畜、农具、种子之类衙门都会帮忙,苏喆在幕府里承担着一部分庶务,正在她的职责之内。

    听说叫她,她还以为说的是屯田的事儿呢。心里迅速划拉了一下手上的事儿,打起了腹稿。

    进了书房才打了声招呼,祝缨就说:“坐吧,有件事要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