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耽美 - 玄幻小说 - (历史同人)我的外甥是雍正在线阅读 - (历史同人)我的外甥是雍正 第342节

(历史同人)我的外甥是雍正 第342节

    见淑宁还有些迟疑,胤禛便笑。

    言说那块金牌稍后他会使人备案,说明是为方便姨母往来宫中所用。只限姨母本人使用,也只能用以往来宫中。

    如此,淑宁才满意点头,认认真真地收起那块令牌。

    娘俩约好了回头宫中相见。

    是的,一切已经准备完毕,稍后胤禛就将亲自扶棺护送他皇阿玛回乾清宫。

    昨夜先帝宾天,胤禛哀痛嚎哭,擗踊不已。阿灵阿等便劝:“大行皇帝深惟大计,付授鸿基,宜先定大事,方可协理一切丧仪。”

    然后痛苦不已的他才暂停哀痛,亲自与皇父更衣。念着在畅春园到底诸多不便,群臣也都进言该奉大行皇帝遗体还宫。

    胤禛深以为然,于是次日一早便命七弟淳郡王胤祐守卫畅春园,十一弟胤祹至乾清宫设几筵。十四、十六两位阿哥肃护宫禁。

    十三阿哥与九门提督、议政大臣阿灵阿备仪卫、清御道。

    他自己跟淑宁分别之后,便又重回皇阿玛丧次前。

    等着时辰到,亲自将皇阿玛遗体安奉在黄舆内,接着便泪流不止,想徒步扶辇随行一直到宫中。

    在淑宁的梦中,康熙大行后,雍正密不发丧。连夜将康熙遗体运回了宫,一切准备停当之后才公布丧讯。

    当时伴在畅春园,少数知道真相的几位大臣们都劝他。说大行皇帝托付至重,神器攸归。此深夜执事繁难,请他往前面导行,一直到隆宗门才跪接。

    而今是在白日里,胤禛跟康熙的父子之情又与淑宁梦中所见大为不同。

    诸王大臣们再行劝谏,他又如何能听?

    只哭着坚持,一路扶舆而行。还真就从畅春园一直跟到了乾清宫,一路上踉踉跄跄,悲哭不止。他都如此,其余皇子皇孙们又哪个敢坐上轿子呢?

    于是乎,康熙就无意间达成了让几乎所有成年皇子皇孙哭着随辇跟从,痛哭不止的成就。

    年纪最大,最不扛折腾的胤禔咬牙切齿,将一切都归罪在弘晳那倒霉催的身上。

    想着若不是他野心滔天,狠毒无边,连自家老子的命都不放在眼里。又怎么会刺激得皇阿玛再犯风疾,几度缠绵病榻,好端端就这么走了呢?

    偏那罪魁祸首还顶着一个至贤至孝的美名,拥有亲王爵位。

    安安心心地守在黄花山,只等着首满三年孝便又能出来兴风作浪?!

    胤禔越想越气,绝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于是,前脚胤禛跪接黄辇,将自家皇阿玛遗体安凤在乾清宫,后脚就听自家大哥哭嚎着说都怪弘晳那个狠毒到没了边儿的,他可怜的皇阿玛啊,年纪轻轻就这么走了……

    此时此刻,六十九岁眼看着就七十的皇阿玛是否年纪轻轻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胤禛也想起了那个又蠢又毒的缺德侄子。

    并与大哥胤禔的想法高度一致:当时没有把这个事揭发出来,而是先调虎离山,将弘晳,暂时困在黄花山其父墓地,就是为了顾及皇阿玛心情。

    如今皇阿玛已经大行,他又怎么能让那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辈窃居亲王之位?

    阿嚏,阿嚏~

    正在黄花山守灵的弘晳连打了好几个喷嚏,一股不祥的预感笼罩心头。次日,皇上大行的消息就传到了他耳朵里。

    完了一字萦绕在他心头。

    那事暴露之后,大伯跟四叔肯定都恨极了他。也就是顾及着皇玛法龙体,怕事情暴露出来对他老人家造成更大打击,所以才高高提起,轻轻放下。

    如今他老人家仙逝,还哪里有他的幸理?

    果然不出几天,一直规规矩矩守孝的他就多了孝期饮酒吃肉等大不孝罪名。直接从亲王被撸成了光头阿哥,哦不对,他是连宗籍都没有了。

    又狠又绝的四叔将他除了名,直接踢出了爱新觉罗家,还给他改名四十六。

    理亲王的爵位倒是留着呢,但是改让他十弟承袭。

    他辛辛苦苦,千求万求,牺牲了自家老子生命还勉强得来的理亲王爵啊,还没等着坐热乎就又长着翅膀飞走了。

    弘晳悲痛大哭,用余生写后悔。

    当然那都是后话,暂且不提。如今就说胤禛等人一路从畅春园步行将康熙遗体迎入乾清宫,行完大殓后,便是安排祭拜,公布遗诏。

    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

    今朕年届七旬,在位六十一年。实赖天地宗庙之默佑,非朕凉德之所致也。历观史册,至黄帝甲子,迄今四千三百五十余年。共三百余帝,如朕之在位之久者甚少。朕临御至一十年时,未敢逆料三十年,三十年时,未敢逆料四十年……

    好一番感叹之后,便是对生平业绩与皇四子胤禛的种种夸奖之词。

    然后又明言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卓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典制,持服一十七日释服,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所有诸王贝勒、文武大臣们悉数跪听,接着便向胤禛这个新皇行礼。

    胤禛只哀痛大哭,遣冠勇公法士尚阿告祭奉先殿。

    再与文武大臣们说:“皇考教养文武大小臣工六十余年,孰不躬沐深恩?如今一旦升遐,悲痛切至,实出哀忱。大殓时,令王、贝勒、贝子、公、文武大臣俱入乾清宫内,令其瞻仰得尽哀恋之情。”

    又令他的兄弟子侄都入乾清宫,随他行礼。

    淑宁作为一等公福晋,超品诰命,自然也在举哀人员范围内。不独她,虎威福晋、虎团福晋跟虎圆福晋也都在其列。

    连九月里刚生产了龙凤胎,才出双月子没几天的晴晴也得入宫举哀。

    母女婆媳几人每日早早出门,举哀一整日再回来。

    也是颇为辛苦。

    而胤禛更为辛苦,除了亲力亲为,连康熙丧次的供果、祭奠饮食等都要亲自摆放外。还每日里嚎啕大哭,莫能仰视。

    群臣奏请他在昭仁殿或者弘德殿休息,他却言自己遭遇皇考大事,哀痛方深,何人安居内殿?

    只在乾清宫东庑为倚庐,昼席地,夜寝苫,每天上香祭奠五次。

    哭必尽哀,又担忧皇太后年事已高,过于悲痛。每天五更天,便亲往问安,然后再回丧次。

    一应朝政等,都先托付给十三阿哥、大学士马齐与九门提督阿灵阿、冠勇公法士尚阿。

    言他自己逢父丧,心中纷乱,除了他藩邸之事外,其余都暂交给四大臣。凡有谕旨,必经由四大臣传出云云。

    此令一出,朝野哗然:皇上一共任命了四位大臣,其中阿灵阿父子俩占了一半?

    看来这一朝君子一朝臣之事,在他们钮祜禄氏不灵啊!一门三公的钮祜禄氏到了雍正朝,怕不是会更显贵。

    然而,此时此刻,淑宁丝毫不在意这些。

    她只惦着自家大外甥身体,毕竟梦中那个雍正只享了十三年国祚,就早早无了。如今大外甥跟她梦中一样糟蹋自己身体,这大冷天的,又是席地又是睡苫的。

    那也是四十几岁的人了,哪经得住这般折腾?

    偏偏旁人又劝不了他,唯一能用孝道压制他的嫡姐只满心哀痛,言说恨不得随先帝而去。

    各种秀情深。

    淑宁无奈摇头,只能自己找上贵妃姑姐,让她使人往大外甥暂住之地放了几个火盆子。然后在他发火拒绝前仔细劝着:“是是是,臣妇知道皇上您至诚至孝,正伤怀于慈父离去。不惜自身,只为尽人子之孝。可您想过没有?您不仅仅是先帝之子,还是咱们大清皇上,这万里河山的新一任主人。得对满朝文武,天下臣民负责。”

    “套用一句您曾经劝过先帝爷的话,您如今的龙体安康,关乎着整个天下社稷。哪怕为了万千黎庶呢,您也得保重自己龙体。就算是席地、寝苫也得做好基本的保暖吧?”

    胤禛刚一摇头,淑宁便说他若是不肯好生保重龙体,她就请太后或者贵太妃暂且收留几日。

    然后日日来劝谏,日日来送饭。

    生让胤禛那满腔拒绝之语都梗住,一旁苏培盛还跟着极力劝说:“公福晋金玉良言,句句发自肺腑,声声都是对皇上龙体关怀。皇上您就从善如流,听公福晋一声劝吧。太后娘娘那边还万分悲伤,且等着您好生劝慰呢。”

    见他有所松动,弘晖跟弘旻也都赶紧加入劝说行列。

    如此,胤禛才终是点了头。

    冬至日,前头被弘晖临时托付的虎团代为祭天,胤禛命停应该有的朝贺。

    打从康熙病重开始,胤禛就衣不解带地伺候左右。康熙大行之后,又尽日举哀,原本就偏瘦削的身形更急剧掉称,颇有那么点形销骨立的意思了。

    德妃,哦不,现在应该称圣母皇太后都几度下谕旨劝其进食。

    胤禛亲往永和宫请安,言说自己在姨母劝慰之下已经略进饮食了,请皇额娘放心。

    等了一辈子,盼了一辈子,终于盼着长子将那戳她心窝子的德额娘改成了更珍贵的皇额娘。可把咱们这位新晋圣母皇太后给激动的哟,当即好一场热泪盈眶。连说好好好,皇上能保重自身,哀家便放心了。

    至于谁劝的?

    那都不重要,横竖她熬了一辈子,终于从区区官女子成为了天下间最最尊贵的女人。

    什么元后、继后、三继皇后,在皇上心中再如何重要,也抵不住她能让新皇躬身行礼,叫一声皇额娘。

    万般得意之间,圣母皇太后只听着她家好大儿要分封诸王。

    老大、老七、老八、老九都加一级成了亲王,十三更越级成了亲王,她的十四还能例外?

    那可是他同父同母的亲弟弟!

    第269章 灵前继位虎威封王,阿大人初提告老……

    事实上,也确实如她所想,胤禛给亲弟弟封爵的事情上半点不吝啬。

    直接把十四这个容郡王升级成容亲王,根本不用任何提点。当然,有康熙临终之前那番警告与她跟胤禛前头的默契、十四的劝告等,她也不敢对朝政上的事情有任何置喙,更不会以孝道为武器,试图压着大儿子给老儿子发福利。

    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之下,这对母子聊得虽不多亲热,但也算融洽。直到胤禛提及要给他的虎威弟弟封个郡王当当,圣母皇太后才皱了眉:“这……不大妥当吧?虎威虽然亲自挂帅打下了新疆,可以说功劳盖世,但……”

    但他终究只是个外臣,哪有非爱新觉罗氏子弟位居郡王之位的后话还没说完,胤禛便已经笑着接过话头:“皇额娘也说了,虎威弟弟功劳盖世。那功则赏,过则罚,又有何不可呢?”

    圣母皇太后言说他们一门三公,显赫已极。

    但胤禛显然觉得还不够。

    他的虎威弟弟明面上一枪攮死噶尔丹,又一枪攮死策妄阿拉布坦,尽灭整个准噶尔汗国,加强朝廷对藏地统治。

    私下里两个乾坤蛋,给他送来可谓扭转乾坤的关键消息。

    没有虎威弟弟,就没有他后头诸般顺遂。

    世人都言皇考在时对他信重颇深,千古无二,他们父子间门的相互信任空前绝后。

    殊不知这一切的关键,都在于五十七年皇考巡幸塞外时突发风疾,情况危急,皇阿玛自忖难以挺过,遂直接命礼部尚书传旨,让他即位登基。

    亏得虎威弟弟及时传信,将实情告知,让他做出正确选择,奠定了皇阿玛对他的信任之基。

    否则……

    那后果惨烈的,胤禛都不敢细想。

    但其中情由不方便对任何人言,他只能微笑:“皇考在时,就曾有意封虎威弟弟为郡王,只是姨父极力劝阻才不得不作罢。他老人家还一直引以为憾,如今儿子登基在即,帮他老人家补上。皇考若在天有灵,也一定会欣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