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耽美 - 历史小说 - 历史的天空之靖康遗恨在线阅读 - 第二百五十九章 宫前情愿 (1)

第二百五十九章 宫前情愿 (1)

    汴京留守李纲被免职的消息,随即被汴京城里百姓军民知道了。有李大人在,城在;城在,则命在。没有个力主防卫的人,城池被攻破了怎么办?太学生及百姓军民们闻听到李刚被免职,十多万人不约而同,汇集在皇宫外,请愿恢复李刚职务,见到他们信任的种师道种大人。

    那天,天还没有亮,守卫皇城宣德门的士兵就看到影影绰绰的人,从东西南北四大街八小巷向皇宫汇集而来。凌晨时刺骨的寒风吹得人们瑟瑟发抖。

    人越聚越多,他们的袍角被风卷得呼呼作响,眉鬓上也结起了霜。这些瘦弱的书生、贫弱的百姓、激奋的兵士,个个脸色凝重,目光坚毅,如同晨曦的天空中尚未退去的星星。

    天色渐亮,士兵们逐渐看清楚,为首的那一位,年约四十,个头不高,薄唇稀须,面皮白净,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眼里好像要喷出火来。

    士兵里有认得他的,此人名叫陈东,丹阳人,是太学生的领袖。前一阵子,就是他不断上书,最后逼得钦宗赵桓将蔡京、王黼、梁师成、朱勔、赵良嗣等人,贬值的贬职,流放的流放,诛杀的诛杀。

    御林军兵士们对陈东也极为敬佩,不肯上前驱离或殴打陈东。

    人群中的陈东,越上一高台,面对着眼前几百名朝夕相处的同学及密集的百姓军民,振臂一挥,朗声说道:“各位同窗,百姓军民们!金寇占我大宋河山,杀我大宋百姓,如今已然兵临城下,多亏有李纲李大人艰难维持局面,才抵挡住了金寇的兵马。如今种师道等几位大人的援兵已至,其余勤王兵马也在陆续赶来,但李邦彦、白时中等奸臣佞贼,蛊惑圣听,卖国求荣;那朝廷昏庸无能,畏敌如虎,居然把李大人、种大人撤职查办,向金人乞降求饶。我们读圣贤书,为的是治国平天下,今日我等齐集皇城,就是要向朝廷上书,要求恢复李纲、种师道等大人的职务,查办奸臣佞贼,誓死抵抗金寇!”

    数百名太学生怒发冲冠,一起高呼:“查办奸臣,誓死抗金!”

    太学生身后的百姓军民也高声呼道:“我们听太学生们的,坚决要求查办奸臣佞贼,誓死抵抗金寇。”

    陈东高声说道:“好!有了大家齐心协力,一致情愿,我们就一定能让朝廷废除旧令,重启李大人、种大人之职务,领导我们抗击金寇!”

    说毕,陈东再次转身,正对着宣德门,从怀中掏出连夜写好的奏书,高高举过头顶,跪倒在地。他身后的几百名太学生也齐刷刷跪倒,所有人的目光都牢牢地盯住皇宫。太学生们身后的百姓军民们也刷刷跪地。皇宫外跪满了情愿的人群。

    早有人将消息传给了钦宗赵桓。

    钦宗赵桓闻报,心里大为惊慌。其实,赵桓也一夜没睡,他也睡不着。金人狮子大开口,索要黄金五百万两,白银五千万两,绢帛一百万匹,牛马万头,更要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现在,赵桓深刻体会到啥叫“唇亡齿寒”了。辽国在,尚能牵制金人;如今,辽国刚灭,金人就立刻过来攻打大宋,毫无信义可言。

    赵桓心里,对主张联金灭辽的赵良嗣等人更恨了!那赵良嗣、王黼、蔡攸已被诛杀,尚有童贯逍遥法外。童贯那厮,钦宗已责令其返回京师了,缘何还未回来?钦宗心里,已经决定诛杀童贯了,只是因为童贯在太上皇身边,无法下手。

    昨天夜里,钦宗一直在想这些事情,想着如何将金人糊弄出境。汴京留守李纲,执意要战,并推荐来了姚平仲。那姚平仲也誓言旦旦的,要劫持金营,擒获完颜宗望,抢回康王和太宰,围歼金人,结果反被金人暗算,他自己也不知逃亡哪里去了。

    在与金人一战上,钦宗也是迫切的,他希望一战而定胜败,以解决当前汴京及朝廷的危局,谁知道姚平仲战力那么差!现在可好,金人兴师问罪来了,怎么办?除了答应金人退出的条件外,还能怎么办!钦宗既痛恨主张联金灭辽的赵良嗣、童贯、王黼、蔡攸等人,又焦虑眼前的危机情势。在白时中、李邦彦等人的逼迫下,钦宗不得不罢免了李纲的职务,却又引来了太学生及汴京城中百姓军民的闹事。

    钦宗赵桓本来就瘦,此刻更显苍白孱弱,连嘴唇都没有一丝血色。赵桓接过陈东的请愿书,一边读着,一边皱起眉头。朝廷的决定,是出于通盘考量的,这些太学生们懂个甚!谁不愿意抗击金寇?问题是能抗击得了吗?若能抗击得了,金寇能兵临汴京城下?!眼前着情势,要么鱼死网破,和金人硬拼,将金人赶出去;要么就是金人攻破城池,到那时候,连自己都得被擒,这如何得了?!自己要是被擒了,不要说黄金五百万两,白银五千万两,绢帛一百万匹,牛马万头,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就连整个朝廷、江山宗社都没了!

    钦宗未被陈东及太学生们的请愿书打动,反倒坚定了赶紧给金人赔款及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的决心。

    赵桓叫过执殿官,对其耳语道:“绕过宫外情愿太学生及百姓军民,快召白、李二位宰相入宫。告诉白、李二位宰相,入宫时,千万莫让太学生们发现了。”

    执殿官奉旨出宫,去召白时中、李邦彦二人去了。

    白时中、李邦彦闻召,穿了长袍,戴了棉帽,把脸遮得严严实实,悄悄入宫来了。进到殿中,白时中、李邦彦跪伏在地,口呼:“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钦宗道:“现在非同寻常,一些繁琐礼节就免了。二位卿快快起身,速安排开封府王时雍、徐秉哲,向金人交纳赔款、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

    白时中、李邦彦答道:“圣上英明!只是宫门口那群太学生,特别是带头的那个陈东,陛下打算如何处置?可否令兵士们斩杀了?”

    赵桓疲惫地摆摆手道:“不、不、不,我大宋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学生们无非嚷嚷几句,嚷嚷就嚷嚷吧,他们能比台谏还嚷嚷得凶吗?几百个学生成得了什么气候,那个陈东还算是忠臣。这等小事你不要去管,赶紧办好议和大事才是正经。两位卿分头出宫吧,万莫让太学生们给纠缠住了。”

    白时中、李邦彦遂从东西两门,分别出宫。

    那李邦彦出宫后,见宫外聚集的人越来越多了,足有数万人。皇城已加强了守卫,御林军严阵以待,枪矛林立,阻止众人向前。

    李邦彦心虚,将棉帽戴得更低,以遮住脸面。

    李邦彦胆战心惊地低着头,从人群侧边走,谁知陈东眼尖,一下子就看到了李邦彦,不由得火冒三丈,大声疾呼道:“李邦彦,你这个奸贼,方才是不是又撺掇皇上议和了?!”

    李邦彦目瞪口呆:“不不不,绝无此事!”

    众人群情激奋,破口大骂,顿时喊声震天,还有人抡起袖子就往前冲,李邦彦吓得赶紧往回跑。众人眼看他要跑回皇宫,纷纷就地取材,树枝、瓦片、石块如暴雨一般砸向李邦彦。纵然他身轻腿长,也不免中招。

    李邦彦连滚带爬,在御林军兵士们的救护下,跑进宫去。

    李邦彦灰头土脸再次面见赵桓,禀告道:“启奏圣上。那城中百姓受陈东哄惑,聚集宫外,臣出将不去。”

    赵桓见说,也没了主意。

    赵桓沉吟了一会儿,又回到龙椅上,拿起御案上陈东的上书,读将起来:“在廷之臣,奋勇不顾、以身任天下之重者,李纲是也……”

    宫门外,陈东等人见李邦彦溜了回去,莫不咬牙切齿。正在议论纷纷之际,宫内有旨意传来:

    “李纲用兵失利,不得已罢之,俟金人稍退,令其复职。”

    这摆明了就是拒绝众人的请求,执意要罢免李纲,讨好金人,以便求和。

    陈东气得脸色苍白,对太学生们道:“我等一心为国尽忠,不料朝廷居然如此懦弱昏庸。李大人不能复职,我大宋无望矣!”

    几百名太学生有人睚眦俱裂,有人涕泗横流。

    “今日朝廷如不答应我们的请求,我们坚决不走。”

    说罢,陈东重新跪倒。

    大学生也都纷纷下跪。

    不知道谁喊了一声:“冲进宫去!”人潮如海,顿时骚动起来。

    陈东急忙阻止道:“诸位稍候,不可冲撞宫掖,此乃重罪!”但人心澎湃,谁还顾得了那么多,数万人一拥,陈东被人潮推搡着向前。

    人群冲破宫禁,赶到了朝堂之外。见到鸣冤的登闻鼓,有人抡起鼓槌,咚咚咚地敲起来。有人用手拍,有人用拳头砸,鼓声震天,人声鼎沸,势如猛虎。

    钦宗赵桓吓得躲在内廷不敢露面。开封知府王时雍、徐秉哲闻讯,率御林军兵士赶来。王时雍看出领头的是太学生,便怒气冲冲地斥责道:“你们食君禄,不但不为君分忧,怎敢胁迫皇上?赶紧给我退下!”

    众人望着陈东,陈东眼见情同覆水,自己必须挑起这个担子,便把头一扬,正色道:“我们今天的确是胁迫天子了,但我们这些忠义之士来胁迫他,难道不比那些奸佞小人胁迫他好吗??”

    陈东话音刚落,掌声雷动,情绪激动的百姓军民竟然要动手去抓王时雍、徐秉哲。陈东赶紧带领太学生拦住市民,高呼道:“大家不可犯法。”

    王时雍、徐秉哲见势不好,赶忙趁机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