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耽美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经天纬地在线阅读 - 第二十章:制造湖盐

第二十章:制造湖盐

    迷当大王,为什么会想到用食盐来发动经济攻势呢?因为目前他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商品,也只剩下这个了!

    因为种马被刘纬偷偷搞了去,现在蜀中也可以饲养自己的战马,质量虽然不比羌人养的好,却已经不必过分依赖于进口!

    况且,如今匈奴人刘豹和羌人刘奎,都在给刘纬打工,他们可是养马的高手,又居于广阔肥沃的水草地,每年也能为刘纬提供大量优质战马!

    所以,羌人的马匹销售量,已经逐年减少,日渐萎缩,也是越来越卖不上价格,失去了原有的竞争力,就算迷当大王豁出去了,禁止向刘纬出售战马,估计对他的影响也不大,根本伤及不了其筋骨!

    唯有食盐,可是刘纬的命根子,一旦被迷当大王的低价倾销盐冲击,造成的损失,可就伤筋动骨了!同时,羌人也可以借此机会大捞一笔,以扩充军备,积攒实力,以利于有朝一日,与汉军决战!

    不过,西海湖盐,质量太差,口感苦涩,一向不受欢迎,这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前文说到,迷当大王,发现了一条惊人的规律,那就是“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从而基本解决了苦涩口感的问题,大大提升了湖盐的品质!

    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是青海湖附近民间一句流传已久的老话,并不是迷当大王自己发现的规律,只是善于琢磨的他,从中看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湖盐为什么会有苦涩的味道?这是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硫酸钙和硫酸钠等碱性杂质,在古代的科技条件下,很难将其与氯化钠彻底分离开来,因而混杂在一起,吃起来便十分苦涩!而迷当大王,正是从民间流传的老话里,找到了如何有效分离碱性杂质的办法!

    何为“冬天捞碱”?是当地的百姓们发现,一到冬季,气温寒冷的时候,湖岸边就会出现大量的碱性结晶,这些东西用于洗涤衣物,非常有效,于是冬天的时候,便会有人去岸边捞取,拿回家用。

    何为“夏天晒盐”?就是指,夏天的时候,才是晒盐的好季节,气温和光照都很充足,把水晒干,便能得到食盐,用这种方式,成本极低!

    为什么冬天的时候,碱性物质,会自然结晶呢?这是因为硫酸钙和硫酸钠的溶解度,会随着温度的下降而显著降低,冬天的青海湖,气候严寒,它们很易因达到饱和而结晶,所以用“捞”的方法即可获得,十分便利!

    可是,夏天晒盐,就有问题了!虽然光照充足,气候干燥,可是晒出来的湖盐,里面含有大量碱性杂质,难以剔除,那么这种盐的口感,就特别不好,苦涩难咽!

    既然如此,这个规律,看似也没什么用处啊!迷当大王,究竟是发现了什么关窍呢?窍门就是:冬天去碱!

    迷当大王,虽然是个古人,不懂其中的科学原理,但是他却想到了,湖盐之所以会有苦涩的滋味,就是因为这些碱性杂质所致,用人工的办法,很难去除,可大自然却提供了帮助!

    具体操作,是这样的流程!迷当大王,命人在青海湖畔,挖掘若干数丈见方的盐水池,秋天的时候,趁尚未冰封之前,将湖水放入其中,等严冬来临,结冰以后,等待一些时日,敲开冰面,连冰带碱性结晶,一并去除,然后再等结冻,再敲冰……以此类推,经过三五番折腾和操作,池水中的碱性物质含量,已经降到最低了!

    其后,再从池中取水,架锅煮沸蒸腾,烧干了以后,留在锅里的结晶,便是纯度相对较高的食盐了!迷当大王尝了尝,感觉滋味虽然不如蜀中的井盐,却减轻了苦涩的味道,至少食用起来,可以接受,不至于那么难以下咽!

    这不就成功了么!掌握了这种方法,偌大的青海湖,便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不仅迷当大王的经济实力,得以壮大,更可以利用这种湖盐,搞低价倾销,去冲击刘纬的井盐销售市场!

    不过,细心的您,可能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此制盐,成本可不低啊!人工费用,暂且不论,只说架锅煮盐,单是燃料钱,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如果迷当大王,采取低价倾销策略,不得赔死?

    这的确是个问题!许多人的印象中,古代人烧柴,遍地都能捡到,事实上这也是个误解!

    在汉地,虽然树林很多,可那都是有主的领地,你想到人家的地盘上砍柴,也得问问主人同不同意才行!因此,许多百姓平日烧火,也大多都是买来的木材!

    在西北地区,这个问题就更难了!这里森林覆盖率极低,多草原和荒野,哪有多少木材可供燃烧?许多游牧民族,冬天取暖,夏天做饭,都烧的是牛粪和马粪,木材可是个稀罕玩意!至于煤炭,想都不用想,一来那时候还没普及;二来这玩意,可比木材还贵!

    由此看来,湖盐的制作方式,成本也不低,那么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太简单了,冬天去掉大部分碱性物质的水,妥善保存起来,到夏天,再拿出来,利用阳光晾晒,不就几乎没有成本了么!

    规律是死的,人是活的,迷当大王高明就高明在,能从固有的规律中,突破思维的枷锁,活学活用,一针见血!这句老话,都流传那么久了,怎么就没有人想到这个办法呢?而迷当大王却想到了,说明他果然睿智过人,非同凡响!

    所以,只用了一年的等待,大量湖盐便被生产制造出来了,因为几乎是零成本,售价极低,只相当于蜀中井盐销售价格的十分之一!一经上市,便大受欢迎,被抢购一空,甚至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价格还因此翻了两三倍!

    要知道,采购湖盐者,可不都是百姓,而是一些商人,见有利可图,大量进货,贩卖到更远的地方!一时之间,包括整个西北地区和关中地区,甚至中原和北方地区,到处充斥着这种低价湖盐,因为是羌人制造的,因而俗称“胡盐”!

    等到刘纬发现了问题,终于重视起来的时候,胡盐已经泛滥,而蜀中井盐,却严重滞销了!作者高祥轩的三国之经天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