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耽美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经天纬地在线阅读 - 第三十四章:重养农桑

第三十四章:重养农桑

    事已至此,可能有个疑问,一直萦绕在大家心头,那就是孟达此人,怎么会如此神通广大,百计千心?照这个说法,他的能力,似乎比诸葛亮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了,也太夸张了吧?

    事实上,孟达此人虽然人品不怎么样,反复无常,但确实有才!史籍有载:文帝(曹丕)爱其才,任之以重也!要不是孟达真有两把刷子,曹丕又为何会如此器重于他呢?

    但是,从前面孟达的种种表现来看,他的才华确实有点过了,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简单来说,就俩字:模仿!他学的,几乎都是刘纬现成的经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

    试想一下,若是没有刘纬,孟达还能有这么大的本事?他只是在刘纬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稍加了点自己的小聪明而已,虽然难免有点鹦鹉饶舌,邯郸学步的味道,却也学得有模有样!

    因此,不明真相的人,会以为孟达此人,果有大才!发行个报纸算什么,他的惊艳表现,还有很多!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不过,由此也足可以看出,孟达的投降背叛,对于刘纬来说,真是一笔难以估量的重大损失,恶劣影响,极其深远!

    第一期的《大魏时报》终于问世了,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这种在蜀地已经司空见惯的寻常之物,对魏国士子臣民来说,却很新鲜,人们自然被勾起了十足的好奇心,一时间争相购买者,数不胜计,书馆、茶楼、酒肆、街亭等处,围观读报,盛况空前!

    要知道,孟达可是看过许多期《汉中时报》了,就算照猫画虎,也能学到不少皮毛!因此,这第一期的《大魏时报》办得相当精彩,十分吸人眼球,新闻快报,海量资讯,奇闻异事,精彩纷呈,甚至连广告,都直接登出来了,一看之下,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一份报纸了!

    这些还都在其次,最主要的是,第一期《大魏时报》的头版头条,全篇刊载了曹操亲笔起草的一份诏书,题为《告大魏臣民书》,内容不用猜也知道,事关推行改革,实施新政的大计!

    当然,目前为止,曹操虽有心改革,推行新政,却并没有什么头绪,该从哪里开始入手,还不确定!因此,这篇文告,并没有什么具体的内容,却宣示了曹操革除弊病,推行新政的决心和信心,也是让全体子民们知道,他这个皇帝,心系百姓,意图造福万民,振兴大魏!

    要知道,在以往,像这样的诏书,普通百姓是绝对看不到的,充其量官府能贴出个告示,告知百姓们应该去做什么而已,却根本理解不了皇帝的初心!

    可现在呢?因为有了这《大魏时报》,曹操的意志,竟能直达市井田间,被百姓们所知,无形中等于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显得曹操亲民爱民,仁德之心,溢于言表,竟一时间,赢得了一片赞誉,好评如潮!

    曹操原本是个什么形象?篡位逆臣,凶狠军阀,僭越当了皇帝,不得人心!这些年,又穷兵黩武,耗尽民力,惹得天怒人怨,百姓的日子过得凄苦不已,民不聊生,新生的大魏王朝,风雨飘摇,形同末路!

    可是今天,曹操的这封诏书,却似乎让人们重新看到了希望!他婉言检讨了过去的种种不足和错失,决定停止兵戈,与民休养生息,并宣示了改革的决心,百姓们闻知,岂能不寄予厚望,额手相庆?因为好日子,似乎不远了!

    老百姓能图个啥?不就图个温饱么!谁能让他们过上这样的日子,他们也就拥护谁!至于是姓刘的当皇帝,还是姓曹的当皇帝,根本无所谓!当然,曹操也得说到做到才行,全凭忽悠,老百姓可不买账!

    第一期《大魏时报》发行,便取得了如此出乎意料的良好效果,着实令曹操兴奋不已,喜上眉梢!看来,这个改革的着手点,还真选对了!首功,当属孟达,曹操为此,加赏了他三千亩封地和邺城之内的一处宅院,以资鼓励之意!

    孟达获得了赏赐,当然喜不自胜,可是他也知道,改革大业,这才刚刚开始,发行报纸是个良好的开端,却只是千里跬步,魏国积弊甚深,需要改变的地方太多了,自己任重而道远啊!

    那么,接下来曹操和孟达,要进行哪个方面的改革呢?毕竟牛皮都已经吹出去了,首先要解决的,自然是民生问题,不负百姓之所望才行啊!

    因此,曹操和孟达商议了一下,决心兴修水利,重养农桑,使府库充盈,百姓饱暖,再无粮荒!

    兴鼎三年的一场遍及天下的大灾荒,虽然早已过去,却到现在让人回想起来,仍感触目惊心!天灾,几乎是难以避免的,但人祸才是罪魁之首!要不是曹操穷兵黩武,耗尽府库存粮,搜刮百姓,压榨民脂民膏,岂能造成如此灾难?

    现在,曹操已经下决心停止兵戈,休养生息了,人祸减轻了,但对于人口众多的曹魏帝国来说,粮食才是国民经济命脉!只要有粮,百姓饱暖,军有所养,实力定能大大提升!

    可是,这又谈何容易呢?北方地区,普遍都是旱田,相比江南水乡,更显靠天吃饭的特质!若风调雨顺了,便能丰收,府库充盈,百姓可饱,可一旦赶上灾年,便是饿殍遍野,惨不忍睹!

    因此,兴修水利,灌溉农耕,可谓当务之急!这样,赶上水灾或旱灾之年,这些水利设施,便能大大减轻灾害的影响,而不至于使农田颗粒无收!但是,这件事说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

    其实曹操这么多年来,曾兴修和疏浚了不少水利工程!比如,建安七年,修治睢阳渠;建安九年,建通白沟;建安十一年,凿平虏、泉州二渠;建安十四年,开芍陂屯田……可谓功绩卓著,数不胜计!

    然而,对于他所统治的广大北方地区来说,这么点水利工程,还远远不够!是曹操不想修么?不是,而是他实在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更没有那么大的财力!

    即便在现代,有那么多机械设备,更有先进的技术保障,修建一个水利工程,都是耗资甚巨,迁延日久,就更别说是生产力极度落后的汉末三国时代了,所耗费的钱粮和人力,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

    曹操又要养兵,又要治国,也不能把所有的钱,都花在兴修水利工程上啊!他已经修建并疏浚了这些水利工程,已经实属不易,若是再继续投入,恐怕凭他的财力,也支撑不起!

    更何况,经历了兴鼎三年的大灾和兴鼎五年的一场惨败,曹操现在也是府库皆空,穷得几近破产!要想尽快上马几项水利工程,所需钱粮,他根本就没有,这可怎么办呢?

    此时,孟达的另外一个建议,终于起了效果!通过关注《汉中时报》的报道,曹操闻知了刘纬发行国债和股票一事,顿时眼前一亮!这是个好主意啊!若能效仿,兴修水利,不就有钱可用了吗?他刘纬这么做的目的,不也是为了兴修水利么?

    于是,曹操赶紧找来孟达,商议此事,结果二人竟不谋而合,一拍即定!既然魏国推行改革的原则,是全面效仿刘纬,那么他的新花样,为什么不能借鉴来用?

    最后,这件事,曹操便交给孟达,全权处置,并派手下的理财能手少府温恢和侍郎傅巽,为助手,从旁协助!作者高祥轩的三国之经天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