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耽美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经天纬地在线阅读 - 第三章:兴修水利

第三章:兴修水利

    第一年推广种棉失败,主要责任,在于刘纬!他急于求成,轻率冒进,步子迈得太大,面也铺开太广,更是缺乏实际调查,想当然地以为,只要大力推行,便能水到渠成,这才造成了如此巨大的损失!

    相比西北,荆州事务,可能更加复杂,安抚民心,改造战犯,刘纬都要亲自过问,再加上他平时政务繁巨,分身乏术,因此几乎没有时间亲往西北实地看看,否则就算刘纬没有多少农业经验,也不至于会犯下这么大的错误!

    如今,刘纬终于坐不住了,抛下一切事务,亲往西北视察,来到田间地头,走访寻常百姓,这才发现了许多以前未曾注意到的问题!

    首先,西北地区的许多地方,土地沙化严重,盐碱地也很多,虽然气候条件,看似适合棉花种植,可土壤却未必适合,在这种地方种植棉花,岂能成功!

    刘纬从小生长在北方黑土地上,穿越以后,也一直在号称天府之国的蜀地,对这种沙化盐碱土壤,没有任何概念,如今亲自走访,来到实地,才终于有了直观的认识,并为此前自己的浅薄无知而惭愧不已!

    其次,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是典型的靠天吃饭之地!老天爷高兴了,风调雨顺,普降甘露,百姓们才能多收点粮食;可一旦老天爷不高兴了,滴雨不下,百姓们便是苦不堪言!

    换言之,刘纬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其实西北地区,有不少地方,气候和土壤条件都适合种植棉花,就是太过干旱,一旦赶上缺少雨水的年景,别说是棉花,就是番薯,恐怕也得绝收!

    除以上两点外,刘纬还发现了沙尘、寒潮和病虫害等问题,都是造成推广种棉失败的罪魁祸首之一!事实上,这些问题,早先不是没人发现,只是被报到刘纬案头时,没有引起他足够的重视!

    也就是说,其实不怨天,不怪地,更不是官员不尽力,百姓不积极,主要责任就该刘纬来承担,他若早点来到实地看看,充分调研,谨慎入微,又岂能失败!

    不过,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既然已经付出了如此惨痛的代价,买了个深刻的教训,刘纬肯定不会再重蹈覆辙了!这些通过实地考察发现的问题,他必须着手解决才行,否则谈何继续推广种棉!

    从前的刘纬,主要活动于南方地区,无论益州还是荆州,都是水源充沛之所在,河流纵横,江湖遍地,而且一年当中,降水量颇丰,几乎从来没有体会过,缺水是什么样的滋味,甚至某些时候,还为水量太多,造成洪涝灾害而烦忧不已!

    可西北地区,就完全是两个概念了!这里干旱少雨,河流湖泊也十分稀少,单纯靠天吃饭,恐怕十年有八年都会欠收,甚至干旱成灾,造成百姓颗粒无收!

    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纬也是痛下决心,不惜投入巨资,准备在西北地区开渠挖井,修建若干灌溉水利工程,让这里的百姓,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从而促进推广种棉这项国策的顺利实施!

    可这件事,说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且不论资金和人力,缺口都很大,就说时间吧,如此浩大工程,以古代落后的技术,得多久才能修成?

    著名的“郑国渠”,先后动用数十万民夫,修了十年,才终于完工;京杭大运河,更是集几代皇朝之力,才最终修成,前后历经千年有余!

    诚然,现在的刘纬,手下拥有一支远超这个时代的“基建狂魔”队伍,筑路修坝,开凿水渠,技术上是足够过硬的,可像这样迁延日久的大工程,其难度还是相当大!

    更重要的是,时间耽误不起啊!刘纬修建水利,是为了迅速推广种棉,若是工程耗时费日,五年十年无法完工,岂不是迟误了刘纬富国强兵的大业?

    对此,刘纬心里当然十分清楚,他要挖掘的水渠,不是像郑国渠和京杭大运河那样宏伟的水利工程,其实就是一般的引水渠,他只是想把黄河之水,引向农田,也就是所谓的“引黄灌溉”!

    黄河,是我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可是这个母亲的脾气有点暴躁,历朝历代,受黄泛之苦的百姓,数以亿计!

    这主要是因为,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水裹挟了大量泥沙,长年累月,造成了中下游河床,越来越高,逐渐成为一条地上河,高悬于头顶,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决堤泛滥,洪水滔天!

    有专家指出,黄河之所以会变黄,与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类活动有关,那时候因为铁器炼制,需要大量燃料,人们滥砍滥伐,破坏了生态环境,致使黄土高原,变成了不毛之地,这才导致水土流失,黄河变黄!

    可实际上呢,专家有点过于夸大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了!凭古代那么点人,就能把黄土高坡上所有树木砍光?因此,还有一派观点认为,黄河变黄其实是自然环境的变化所致,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不大!

    不过,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黄河其实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变黄了,含有大量泥沙!那么,刘纬怎么会想到引黄河水灌溉?这水,能用吗?

    当然能用,但需要适当沉淀之后,才能灌溉使用,否则泥沙会不断堆积在农田当中,泱根毁苗,并造成地势越来越高,引水也将越来越困难,绝非长久之计!另外,这种泥沙堆积,还容易造成土地盐碱化,短期内看不出来,却是贻害子孙后代!

    刘纬要做的,其实就是引黄河水出来,进入沉淀池内,将泥沙适当沉淀过滤,水清之后,再引向农田,用于灌溉!当然,这沉淀池,肯定不能只有一个,因为需要定期清理泥沙,还得换着轮番使用,至少也得弄他百十来个,才能够用!

    这些清理出来的泥沙,其实也有用途,是很好的夯土建筑材料,筛出来后,还能拿来筑墙修路,废物利用,亦有商业价值!如果这项水利工程,能够修筑成功,黄河流经的陇西、西平、金城和武威等地,将有大量土地得到有效灌溉,推广种植棉花,更是水到渠成!

    另外,我们刚才说了,西北地区,有不少沙化盐碱土地,不适合种植棉花!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两个办法,改良和改种!m.zwWX.ORg

    有些盐碱化十分严重的土地,干脆也就不指望能种棉花了,改种其他作物,番薯就是个不错的选择;而有些土地呢,盐碱化不那么严重,便可以改良土壤,使其变为良田,这个改良的方法,就是“引黄泡碱”!

    所谓引黄泡碱,就是把黄河水(带泥沙的)引向盐碱地,完全浸泡一段时间,溶解掉盐碱后,再把水排走,使盐碱土地,变为良田!而那些排走的盐碱水,其实也能废物利用,可以熬制盐硝,用于工业生产,比如火药制造!

    这两项工程,施工难度相对简单,无非就是勘测好地形高低,引水排水,注意不要造成内涝就好!另外,有刘纬发明的翻车和人力气压泵,给排水技术,也更有保障,只要人力和财力可济,一年半载之内,便可完工!

    人力方面,刘纬似乎不用发愁,他的那支基建狂魔队伍,可以全部拉来西北,集中精力,修建水利,不足之数,也可以由发配到西北来的,那些荆州战俘奴工们来凑,应该够用!

    可财力方面,刘纬就有些发愁了,如今的他,都快破产了,去哪搞钱,兴修如此水利工程呢?资金来源,似乎成了难题!作者高祥轩的三国之经天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