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耽美 - 历史小说 - 三国:汉中祖在线阅读 - 第一百四十九章御史台

第一百四十九章御史台

    是夜,成都。

    殿内,刘禅在通亮的灯火下夜战,借着江原官谷桉,思考大汉存在的体制性问题。

    毕竟之前委任董允出任御史大夫,持节,巡视地方郡县,提拔费诗担任蜀郡太守,整治蜀郡吏治问题,不过解决了标的问题,而未解决根本的问题。

    解决根本的问题或是预防这种事件的再次发生反而是最重要的,但如何预防又是一个颇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当然亦不能离开本国政治体系去思考。

    首先,按照大汉的政治体制而言,其立国之初便是畸形,政事大都操之于诸葛亮之手。大汉也因此设立了极其特殊的机构内府,以便于战争动员,大汉把朝廷官吏兼任内府官职,听命于诸葛亮,形成内府制度。

    如秦州刺史马良,兼内府长史,诸葛亮在宫府上形成对他的领导权。首次北伐时,魏延还担任内府司马,也是听命于诸葛亮的命令。

    相应的有了行政官吏,自然需有监督官吏,对其监督。

    东汉以来,中央上的检察体系就是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两大班底组成。

    司隶校尉者,刘禅登基之初由诸葛亮受领。其任务在于监察京师及其周围7个郡的文武百官。除了监察,司隶校尉还握有选举、奉诏捕杀罪犯等权力。

    司隶校尉属官则有12个司隶从事,司隶从事权力极大,从中央到地方,政治、经济、军事和选举等方面的事,他们都能插手。

    而东汉地方上的检察体系,则是由刺史担任,由刺史检察郡守,互相制衡和牵制。当然御史台的御史大夫可以向地方派遣监御史督查地方情况。

    东汉在地方上的监察体系,随着吏治的败坏,州刺史改州牧及东汉王朝的覆灭,基本是毁于一旦。

    而在乱世中建立其的蜀汉,由于老刘根基浅,根本来不及搭建其适合大汉的监察体系。老刘在世其间,由军师将军诸葛亮负责监察,也负责政务。

    这也是为什么,在刘禅登基之后,诸葛亮既掌握尚书台的政事,又是司隶校尉,拥有督查地方官吏的权利。是因为诸葛亮在老刘时期便拥有这样的权利,只不过再强化了下。

    当然了益州牧本身也有检察职责,司隶校尉 益州牧的组合,无异于是加强了诸葛亮对益州地方官吏的处置权利。

    在这样的强权之下,益州在诸葛亮治下,一时间出现了国富刑清之相。

    至于御史台的监察责任,无异于是被澹化了。其为何被澹化之缘由也很简单,在东汉时期,御史台独立于丞相之外,其监察长官御史大夫,拥有独立监察权。因此如果御史台的出现,无异于是钳制诸葛亮的发挥。

    所以刘禅在位时,虽有设御史台等相关职位,但多是虚设,并未拥有实际权力。如南中反叛士人孟获,随诸葛亮入朝,担任御史中丞(御史大夫),便是吉祥物。

    大汉处有实权的御史中丞,还要追朔到推广田政时期,让潘浚担任此职,但其主要职责就是督查地方上的田政制度。对于搭建起地方至中央的御史台的监察系统,也是没有的。

    从现在来看,当初看似较好的政治制度,随着战事的繁多及诸葛亮渐老出现了较大的弊端。

    早些年,由于战事接近巴蜀,文书往来颇是方便,诸葛亮精力也较为旺盛,可以分心处理军国大事。

    但随着蜀汉版图越来越大,作为最高检察长官的诸葛亮长期不在中枢,而是在军旅之外,为国征战。他的继任者蒋琬也只不过是尚书令,其检察职责甚弱,加上蜀汉的御史台恍如虚设。

    巴蜀内部出现了吏治崩坏,并非偶然现象,而是日积月累之下,产生的一种现象。而这一种现象,也可以间接说明了,这种内府治理体系出现了问题,需要大汉去改进这种治理体系。

    而诸葛亮或许也意识到了这种问题,也提议让出益州牧,由蒋琬担任益州刺史,加强对益州内部官吏的治理。但可惜的是,还是有些晚了。

    因此对于刘禅而言,需要开始重启御史台,加强对地方上的治理。启用董允担任御史大夫,持节,替天子巡视地方,便是重启御史台的初步动作。

    重启后的御史台,在刘禅的心目中需要在东汉的基础上重新变革。

    至于为何需要重新变革,也与大汉本身的治理体系有关,州刺史早期是不作为地方长官的,只作为监察地方郡县。因此武帝时期虽有州,但体制上仍是郡县——中央的二级管理制度。

    而蜀汉的话则是不同,蜀汉在早年平复陇右后,刘禅与诸葛亮便有讨论二级治理体系与三级治理体系的问题。

    作为因为陇右初辟及地方战乱等问题,蜀汉确立了中央-州-郡-县三级治理体系,州刺史不掌兵权,只处理行政事务,州都督掌兵权,负责州内军务。

    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按照两汉时期州刺史掌监察权的话,必然会造成监察、行政二权集中,容易导致地方做大,或是拉帮结派。

    也就是说,大汉新的监察体系,需要介入州之中,把州刺史的监察权分走,建立起兵事、政务、司法三权分立的治理体系。

    但搭建新的监察体系并不容易,需要去考虑是否有合适的官吏及新增人员工资等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

    因此刘禅准备分步而来,先委任董允为御史大夫,强化对于益州的治理,打个补丁,继续信任马良、吕乂二人。其次,与重臣商议,确定新形式之下的御史台。及诸葛亮去世后,解散内府,将内府属官择优平迁至御史台之中。

    思虑间,刘禅不禁有些犯困,打了个哈欠。

    如今的大汉已经不同于往日一州之地的蜀汉,随着版图的扩张,以前适当的制度,都需要去优化。因此御史台的重启,不过是其中一部分而已,后续还要诸多需要优化的政策。

    刘禅闭上眼,背倚在凭几上,闻着桉上的熏香,颇是舒服,困意渐袭来。

    就在刘禅闭目养神之际,温热的素手移到太阳穴上,为刘禅轻轻地揉搓。

    “谁啊?”刘禅享受着按摩,问道。

    “是臣妾!”小张柔声应道。

    “你怎么来了?”

    刘禅睁开眼,对上那双能说话的大眼睛,问道。

    小张颇有些羞涩,微微低垂眼眸,说道:“陛下言今夜来臣妾住处,今天色已晚,却不见陛下身影,实属担心,故来求见。”

    大汉出兵南阳之前,刘禅便纳小张入宫,封其为夫人,皇后之位仍是虚置。

    刘禅扬起笑容,说道:“下次,朕未至,你且先入睡。”

    “妾不敢~”

    说着,小张靠在刘禅的宽阔的胸膛上,轻声说道:“臣妾还未给陛下洗漱,安能早些入睡。”

    刘禅搂住小张的肩膀,笑道:“这些事有宫娥服侍即可,又何必亲手亲为。”

    纤手抚摸着刘禅的胸膛,小张说道:“妾不能服侍陛下,又何敢谓之夫人乎?且臣妾不觉得累,反而为之欢喜也。”

    刘禅嗅着她的发香,不禁低声说道:“你与你姐颇似也!”

    “陛下~”小张神情一愣,停止了动作,喊道。

    “唤朕大郎。”刘禅将头埋入她的发丝之中,说道。

    “大郎!”小张迟疑半晌,最终喊道。

    “嗯!”周府的三国:汉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