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八章 瑕疵
于东他们这次去燕京没有坐火车,因为要带很多东西,开车比较方便,就开车去了。 野菜自不用说,都不须去高邮,除了不在时节的,其他在金陵就能弄到,唯有野鸭要麻烦些。 姜杰特意去高邮买了几只野鸭回来,他们将鸭子放在一个纸箱中,又给箱子戳了个洞,开过一段就要下车检查一下野鸭的健康状况。 因为怕它们屙太多屎,所以没有给它们吃多少东西,不过到了燕京,后备箱还是一股子鸭屎味。 汪曾棋住在蒲黄榆,燕京南边的一个地方,住的大多都是劳动人民,少有权贵,也是因为汪曾棋,这地方才有些名气。 蒲黄榆其实不能单说是一个地方,它更像是一个地区的合称,东蒲桥、黄土坑、榆树村三个地方合在一起叫蒲黄榆,也有人说三个地方交界的地方才是。 汪曾棋住的地方比较高,所以他自称住在塔上,前年他出了一本随笔集,就叫《塔上随笔》,也是因此得名。 几人抱着礼物按图索骥,终于找到汪曾棋家门。 敲了两声,里面就传来脚步声。 这单元楼十分老旧,隔音也就谈不上有多好了,所以几人在外面能听清里面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开门的是个面容慈善的老太太,于东他们知道面前这位就是汪曾棋的夫人施颂卿了,便一起问好:“施老师好。” 施颂卿是著名侨领施城灿的女儿,曾经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就读,跟杨震宁还是同学。 “你们好,你们好。”见到于东他们,施颂卿非常高兴,“老头子,来客人了,哎呀,你们还带了这么多东西,不应该的,不应该的。” 于东笑道,“施老师,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只是一点心意。” 几人抱着礼物进去,汪曾棋起身跟他们打了个招呼,然后又坐回了沙发上去。 会客厅大概也就十几平方,到处都是书,汪曾棋所坐的沙发两边也都摆满了书。 施颂卿忙着去给搬来几只凳子,就放在会客厅中间,其他地方实在没法摆了。 于东正要跟汪曾棋问好,余桦跟毕飞雨两个已经上去递烟了。 老先生笑呵呵地把烟点上,又问于东,“你不抽烟嘛?” 于东笑着摇摇头,“先生,我不抽。” 这时施颂卿也看到于东他们带了什么礼物,笑着跟汪曾棋说道,“他们几个有心,从你老家那里带了一些野菜,有茨菇,还有野鸭子。” 先听到茨菇,汪曾棋笑了笑,后听到野鸭子,他又皱起眉毛来,于东连忙解释,“这野鸭子是高邮当地人饲养的。” 听到这话,汪曾棋才有重新笑起来,“现如今什么都有人养了。” 于东看着汪曾棋,对老先生的健康还是有些担忧,之前在电话里面聊天,听声音觉得他应该身体还不错,不过见到人却发现不太一样。 他就靠在沙发上,面色有些发沉,说话时肚子一起一伏很是明显。 毕飞雨笑着说道,“这鸭子虽说是人养的,但是也跟寻常野鸭一样,白天放出去散着,到了晚上就飞回来。” “倒跟养鸽子差不多。”汪曾棋看了眼装野鸭的盒子,“我们老家那里有个沙洲,沙洲上面就可以捡到野鸭蛋,想来养野鸭的人一开始也是从沙洲上捡的野鸭蛋。” 于东点头,“这沙洲您在《大淖纪事》里面写过,让人印象很深。” “野鸭拔毛是个挺麻烦的事,野鸭皮嫩,不能拿开水烫,一烫皮就掉了。我老家那边人卖鸭子,也帮人拔鸭毛,就这样干拔,弄个麻袋,直接薅进去。他们不收工费,就拿鸭毛顶工费。杀鸽子呢,就用铜钱,往嘴里一套——憋死了。” 汪曾棋说话,就像他写文章一样,非常有生活。日常见到的那些小事情,在他笔下,或是在他嘴里,都变得另有意趣。 说起高邮,他聊得很多,有些于东他们在书里看过,有些则是第一次听说。 说到家乡,自然不得不说起水,汪曾棋曾在《我的家乡》里面写过: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作品的风格。 这自然是有目共睹的,他就是一个随遇而安,自得其乐的人。 聊着聊着,汪曾棋又给余桦跟毕飞雨各散了支烟,他自己也掏了一支点上。 “文游台四贤祠里头,又一个孙莘老,他是黄山谷的老丈人……” 点上烟,汪曾棋正要继续说黄庭坚老丈人的事,敲门声响了起来。 考虑到老俩口腿脚不太利索,于东主动请缨,“我来开吧?” 汪曾棋笑着说道,“去吧。” 于东三两步走到门口,把门打开,外面站着两个人。 打头这位,身形矮胖,两鬓发白,看起来五六十岁的样子,除此之外给于东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脖子有些粗,看起来容光焕发。 站在他后面的是个四十岁出头的中年人,瘦肖一些,不过个子要高些。 见到是于东开门,头前这位先是一愣,随后笑道:“汪先生在家么?” 于东笑着点头,“在家。” 随即又让开身子,让他们进去。 一进去,胖一点的这人就大喇喇地笑道:“老爷子,我又来了。” 对于他们的到来,汪曾棋也不意外,他冲着夫人说道:“颂卿,你去里面将那棵兰草拿出来。” 施颂卿便进去了,趁着这空当,胖一点的这人才去仔细看旁边的于东他们,等看到余桦的时候,他惊讶道,“余桦,你怎么在这?” 余桦笑道:“何教授,我正想说你什么能看见我。” 其实余桦想的是,假如胖一点的男人没认出他来,他就不主动作声了。 胖一点的男人叫何振邦,之前余桦在鲁迅文学院进修的时候,何振邦负责鲁迅文学院的行政工作。 何振邦又看向于东跟毕飞雨,“这两位是?” 汪曾棋介绍道:“这两位是于东跟毕飞雨。” 随后他又给于东他们介绍,“这个是鲁迅文学院的何振邦,他旁边这位是闽省《文艺风尚晚报》的编辑梁磊。” “老爷子,是《风尚文艺晚报》,不是《文艺风尚晚报》。”何振邦纠正道。 汪曾棋眯了眯眼睛,歪着头回忆,何振邦见状,笑道:“老爷子,你不会题款给写错了吧?” 这时施颂卿正好拿着一卷画出来,于东他们有些意外,之前汪曾棋说要汪夫人进去拿一棵兰草,他们还以为是真兰草,没想到竟是一幅画。 施颂卿把画展开给他们看,何振邦先去看了题款,随即拍着大腿,“还真写错了,老爷子,再画一幅。” 这话一出,现场气氛就有些尴尬。 其实要说题款写错了,好言好语求着人家再画一幅,倒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这何振邦也太大咧咧了,好似让汪曾棋再画一幅是理所应当的一样,没有半点求人的态度。 要是碰到一些圆滑的人,面对何振邦的要求,大可以随手敷衍过去,不过汪曾棋什么话也不说,就是坐着生气。 主人不说话,于东他们也不好言语,不尴不尬地坐在旁边。 过了一会儿,施颂卿慢慢走近前去,小声说道,“人家等了一个星期,要不,就再画一幅?” 汪曾棋气来得快,去得也快,生完气之后,决定重画。 正在画的时候,何振邦身后的编辑梁磊又说,“老爷子,您把那幅画错的也送我得了。”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汪曾棋没搭理他,对施颂卿说,“把它撕了,扔纸篓里。” 于东看了看余桦他们俩,一边暗叹这何振邦跟梁磊真是卧龙凤雏,情商低得没边,一边又惊讶于汪曾棋性子竟然这样倔。 刚才何振邦他们没来之前,于东对汪曾棋的印象就是其人如水,行云流水,止于当止。 现在经过这个小插曲之后,于东脑子里又冒出那句:你们他妈的管得着么! 还真是个真性情。 这幅画的本来就是一棵水墨兰草,并不复杂,汪曾棋随手就画过了。 等到画完之后,何振邦他们自知在这里不好多留,就起身告辞。临走的时候,又热络地跟于东他们说话,邀请他们没事去作协坐坐。 直到他们走了,于东见到施颂卿没舍得把画扔了,并开口道,“汪先生,要不,将这幅画惠赐与我?” 这下汪曾棋倒没生气,只问,“既然是废画,而且还是特写给别人报社的,你要它干什么?” 于东笑道:“因为我跟这幅画也算是有了缘分,恰好碰到我们来访,见到了这幅画,又恰好发生了这样一个美丽的错误,以后我再见到这幅画时,自然也能想起今天的所见所闻。有时候,小小的瑕疵,也能为艺术增添一些特别的色彩。或者说,瑕疵本来也是艺术的一部分。” 听于东这么说,汪曾棋笑着对施颂卿说,“颂卿,把画给他吧……另外,再去拿两幅画,既然他们三个是一起来的,当然不能厚此薄彼,一人一幅。”肉都督的溯流文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