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海棠耽美 - 历史小说 - 犁汉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三十九章:抄尾
翻页 夜间

第二百三十九章:抄尾

    光和六年,八月二十日。

    泰山军并汝颍黄巾一起终于北上了。

    在颍阳修整补给的这些日子。泰山军虽然主要屯驻在原有汉营壁垒,但依旧按照军典,在外围的要道,圩丘四口都扎了小砦。尽管汉军再次回身攻击泰山军的可能性不大,但素来用兵谨慎的张冲还是决定如此布置,扼阻汉兵潜在的进攻线。

    同时在整修的日子里,泰山军纪律严明,不掠乡,不杀民,只系统地查抄乡豪家产,还将缴获的浮财都分与众民。泰山军那句替天行道,吊名罚罪的口号在这一系列实际的行动中算是深入人心了。

    这次能有那么多豪杰投奔泰山军,也和泰山军本身纪律严明有很大关系。太多活不下去的黔首纷纷投奔泰山军,日以千计,充塞道路。而地方乡豪面对泰山军四出又皆望风先逃。以上一正一反,使得泰山军在颍川中部地区声势大炽。

    一般而言,这些新投奔的豪杰党徒是不会从一开始就能进入泰山军的战斗序列的。一方面,还不熟悉,不敢将后背或腹心留给他们。另一方面,这些新投奔着往往战斗力不强,不能直接上阵。

    所以像之前在濮阳收编的罗纲、潘璋部,到现在还在濮阳整训呢。

    但这一次,泰山军对此也来者不拒,直接选其精壮的编练了四个营头,两千兵。原因很简单,张冲现在兵力不够,要快速把架子搭起来,不然在和马元义、何仪两部联军的时候会吃亏。

    但虽说如此,张冲编练的这四营业不简单,都是有些说头的。

    一为颍阳营,营将是投靠来的本地豪杰马宝。其人据说是颍阳侯马防的后人,但在颍阳地界,这样子的,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他现在就是个铁官徒中的有力,在颍阳之战尘埃落定后,杀了官长,带着六百铁官奴投奔了张冲。

    二为襄城营,营将是襄城游侠李敬。其人趁乱而起,被当地豪族李氏击溃后,带着余部四百人投奔了太平道。

    其余是汜城左右二营,营将分别是许仲、陈广。都是汜城的游侠亡命,见泰山军威风赫赫,特来搏個前程。

    除了扩了四营兵,泰山军也在消化汉军的俘虏。

    汉军步骑队中的绝大多数军吏,张冲都没有用,而是继续留在了自己身边做横撞队辅兵。这些人有家国色彩,利益又和汉庭高度一致,即便投降了张冲,张冲为了军队的纯粹性都还是没有用。

    但剩下的汉军士伍,张冲却大肆吸收。一共吸收了一千骑卒,一千甲兵。其中这一千骑卒中,有八百都是原先长社之战逼降的汉骑军,换句话说这次颍阳大战,汉骑一共才投降了两百不到,可见此战汉骑军消耗之烈。

    这两千降兵在数量上直逼张冲自己的主力队伍,使得张冲手上的兵力几乎翻了一半。屯留在颍阳的大部分时间,泰山军的军吏们都在熟悉这些新加入序列里的降兵,谈不上多信任吧,但至少得熟悉。

    吸纳这么多降兵,张冲不担心出问题吗?当然有这个顾虑的。但张冲做了三手准备。

    一边将降兵打乱添到麾下各营。一边令军中宣教讲泰山军政策,无论是圣库制度,还是日后分田的诱惑,都对穷苦出身的汉兵颇有吸引力。最后,张冲也已经令驻扎在封丘的张旦军团西进,与他在荥阳汇合。到时候,两军合兵万余,这两千降兵的比例也就不算夸张了。

    当泰山军和汝颍两部黄巾北上时。兵力人员如下。其中泰山军主力六千,骑军两千,步军四千,新附军两千。然后有后军老营一万八千,做辎重推车的活。原先张冲南下的骡驴都已经被发给了老营,做为辎重车的畜力。

    而汝南黄巾何仪部,军力八千,其中精壮敢战是六千,自成一部。最后一部就是马元义的颍川残部,军力一万,其中能战者也大致在六千规模。换句话说,泰山军、汝南军、颍川军,三军力量大致相当。这给马元义和何仪都有一定的安全感。

    然后汝颍两军也有随众,合计也有万人上下。所以,最后一统计,北上敖仓的黄巾三军,总人数直逼五万。

    如此大规模的行军,自然声势不凡。沿途二十里,杏黄旗招展,金戈铁甲凌冽。但三军主帅却忧心忡忡。

    只因为一件事:粮不多了。

    在早些前,汝颍黄巾就已经缺粮了。之前彭脱提前决战,就是因为全军粟只够再食十天。而泰山军数百里奔驰,只带了足数的口粮,也没带啥粮食。幸亏当时汉军壁垒粮食足够。在战前几天,刚有一批军粮从后方运送过来。

    但汉军大败后,就再无粮食补给进来,而壁垒的这些军粮再分给汝颍两军后,又被扩军、俘口消耗了大部。所以当时粮食储备只够二十日左右。

    之前,为了筹措粮秣。黄巾三部分批遣兵出赴四乡,攻击坞壁,掠取粮食。但这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只能维持短时间的供应。

    要想解决此问题,根本的还是要攻破一两个汉军城池,这样才能获得大规模补给。

    张冲在和马元义、何仪商量后,决定再打长社。

    现在三军联合作战,军事指挥自然是得三人商量着办。但实际上,无论是马元义还是何仪,都清楚在军略上,他两就是再如何自傲也比不上冲天大将军张冲。毕竟,张冲过往的成绩摆在那里呢。所以一般只要张冲说的有理有据,这二人都会听得下张冲的建议的。

    这次打长社也是如此。一方面,泰豫联军确实缺粮,而长社被之前的波才几次攻打,都未破城,城内必然有大量积蓄。这另一方面就是,泰山军需要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环境。

    泰豫黄巾确实是要北上敖仓,但不是去送死的。长社处在荥阳下方,要想北上荥阳,这长社是必经之路。如果不打下此城,此地汉军完全可以联络阳翟的汉军主力残部从后方袭击泰豫黄巾。

    到时候,他们前面顿兵荥阳之下,后面又受汉军袭击,那就非常危险了。

    基于这个原因,长社也必须打下来,得给自己留后路。

    而且现在是一个空窗期,豫州现在的形势,总体来说对张冲是有利的。

    目前在豫州方面,整个前线汉军包括,左中郎将部、右中郎将部、各郡县汉卒,豪强部曲,稍算就有五万多人,其中各豪强部曲就占了一半,不愧是帝国的核心腹地。

    但这些军力都一时间奈何不得张冲。左中郎将皇甫嵩恶化不能理事,朝廷已经派遣新的主帅南下阳翟,主持工作。在主帅还未到任,并且磨合整训了各部前,其部是很难出兵拦截张冲的。

    而右中郎将朱儁刚受了汉庭中枢的训斥,令其赶紧与左中郎将汇合。但朱儁有自己的计划。他认为自己南下汝南的战略非常好,是直接插在了黄巾军的腰眼上。

    他在汝南和豫州太守王允一起,发动汝阳袁氏、周氏;上蔡桓家;宋公孔氏;邵陵陈氏;征羌范氏;平舆陈氏、许氏、廖氏、戴氏;安城周氏;南顿应氏;细阳张氏;西平李氏;期思孙氏。

    这些豪强家族哪个不是世出二千石,哪个不是仆隶数千,部曲百人。稍微一动员武装,只汝南一地,就攒出一万多人的豪强部曲,配合朱儁本部万余汉军主力,直接如秋风扫落叶,打得留守的汝南黄巾是溃不成军。

    南下不过半月,朱儁就已经俘杀黄巾两万,缴得耕牛粟口无数。而且这一攻势直接调动颍阳的汝南黄巾南下,大大减轻了阳翟方面皇甫嵩部的压力。所以他奏陈上疏,请留汝南,再开一路。不过对于张冲来说,朱儁部到底是因为要面对南下而来的黄邵,并没有机会从后袭扰他的后路。所以此部也是废了。

    所以一时间有机会给张冲造成麻烦的只有长社本地兵马。但那些济得什么用?

    八月二十日泰豫军五万北上,二十四日便兵围长社。

    长社钟氏、韩氏两家豪强尽起族兵与长社县长一同死守,但只挡了三日,长社城就被攻陷。泰山军数员骁将先登上楼,颍阳营将马宝更是斩杀长社县尉,拔得此战头功。

    此战,钟、韩二家除个别子弟在外,其余都被泰山军一网打尽。但这两家虽然抵抗泰山军,但张冲并没有屠戮其家。不仅如此,张冲还专门宴请了两家家主,钟瑜和韩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一个和总教有瓜葛,一个其家对泰山人有恩。

    这是怎么说。

    钟瑜是钟繇的父亲,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党锢分子,说实话是与太平道有点瓜葛的,河北太平道有一高层叫钟羡,位置祭酒。而此人就是钟氏族人,所以张冲并没有对钟氏拷掠。

    而韩融就更不一样了。他父亲叫韩韶,二十年前公孙举大魁在泰山起事时,韩韶就是赢县长。当时变乱波动,流民四起,不少人都逃难到了赢县。快要饿死时,是韩韶冒着杀头的风险开仓放粮,救民无数。现在泰山军的不少人都是二十年前被救的灾民之后,所以对于当年的救命之恩,大伙都还记得。

    但城内的其他家豪强就没有这个待遇了,被泰山军一波用熟的流程,查抄家产。

    长社的缴获大大充实了泰豫联军的库存。而且汝颍的黄巾在看了泰山军那流畅有节奏的攻城拷饷的流程后,大呼厉害。在他们心目中,泰山军的声威大大提高。

    用这长社一战,三军的凝聚力倒是提高了不少。

    稍作休整,补充补给后,张冲留下了陈焕作为长社此地的守将,然后就带着大军和钟、韩两家的族人继续北上,很快就出了豫州地界,向着司隶校尉部而去。

    他们下一站要攻打的是新郑。

    -----------

    那边泰山军攻势如虎,这边汉军在干嘛呢?

    什么也没干!干等着。

    当然这也不精确。早在泰豫黄巾联兵北上时,在阳翟的曹操,就建议暂时主持军略的赵融出兵袭击,不能让贼人北上。

    但赵融训斥了曹操这个败军之将,并不采纳曹操的建议。

    其实,赵融知道泰山军北上的目的是什么。泰山军的出兵战略太清晰了,稍微有点军事才能的将领都知道泰山军北上就是去打荥阳的。而荥阳一破,那河北汉军粮道就断了,到时候那边能活下多少,就真的不好说了。

    但知道归知道,赵融没办法。他不想打吗?他不想做那个力挽狂澜的汉室英雄吗?而是他真的做不到啊。

    从颍阳战场上,五军一共能退到阳翟的就是三个军,而其中一个军还因为最早撤离战场的原因,担心被追责,一直不敢与赵融合兵。此外全军上下士气都不高,能守住通往京都的通道就不错了,实在很难调动他们打出去。

    当然,不出兵的理由千千万,想出兵的理由只要一个就行。如果是曹操,情况再难,只要对大局有利,他都会努力向上。但赵融做不到,以上那么多理由只不过是他推卸而已,说到底,这人也就是个循吏,没有多大担当。

    但他这边拒绝曹操的建议,那边曹操就捅了他一刀。

    其人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竟然蛊惑了左军校尉鲍鸿,让他东下长社,意图截击泰山军。

    左军校尉鲍鸿就是当日率先退出战场的,他担心被追责,不能像赵融那样求稳,在曹操拍着胸脯保证下,他带着所部四千人出发了。

    曹操说,这一战只要能拦下,甚至只要做出西进截击的努力,他就利用自己的关系,为鲍鸿说情,到时候不但不会有罪,还有功。

    在诸将逡巡不前时,只有你鲍鸿忠君勇士,百折不挠,迎难而上,岂不是正正的忠臣?

    鲍鸿就是这样被说动的。

    但鲍鸿也不傻,知道自己这点兵力真去截击黄巾军,拦路虎做不成,螳臂当车肯定是的。所以,他在颍水搭建浮桥拖延了一段时间后,才小心翼翼地向长社方向展开。

    不仅如此,就手上这四千兵,他还分兵四路共进,生怕哪一路撞上敌军,全军覆没。如此这样,走走停停,等到长社外的五里亭时,终于知道泰山军主力继续北上了,留在长社的只有一个叫陈焕的无名之辈。

    鲍鸿勇气大增,势必要夺回长社。

    但正在鲍鸿令各部合军的时候,他就遭到了陈焕的迎头痛击。

    八月二十七日,趁鲍鸿立足未稳,陈焕带精兵一千出城,急行军攻鲍鸿。鲍鸿一开始被打得措手不及,死伤不少,但等发现对面黄巾并不多,鲍鸿亲自带队反冲,止住了溃退之势。两军鏖战一个时辰,兵力较少的陈焕终于扛不住,带兵后撤。

    鲍鸿果断带兵追击时,想趁机掩杀入长社。

    在他看来,对面之贼不知兵。要是在长社死守,他手上这点兵力不一定能打的下长社,但现在这些贼寇竟然选择出城野战,还想袭击?现在正好被他倒卷,果然是他鲍鸿的运道来了。

    但鲍鸿没高兴多久,就突然传来自己后部遭不知名骑军袭击,已经崩溃。鲍鸿一蒙,再看前面溃退的贼兵,此时却开始反攻过来。

    鲍鸿意识到完蛋了,中了贼人的奸计了。

    确实,现在陈焕用的战术是泰山军惯用的抄尾法。就是在撤退中预设伏兵兜抄敌人尾部,然后前军再反身进攻,前后夹击。一般敌人突遭此伏击,很少有挡得住的。

    陈焕这一次正是用的抄尾法,而且,负责抄尾的正是本来已经北上的泰山军突骑。由骑将任筠率领骑兵五百,直接对鲍鸿拦腰一击。

    原来在三日之前,陈焕就侦查到鲍鸿的部队正以分兵的形势冲击长社,赶忙就派了一骑追上张冲主力军团,请一只骑兵南下,伏击鲍鸿,一举吃掉此部。

    此时,鲍鸿部突然被前后夹击,进退失据,全军崩散。任筠带着五百骑,对着有绶带的汉军军吏就是撵杀,一时间长社之野,再次尸横遍野。

    但没过多久,后方竟然有两千多汉军追上支援了。鲍鸿狼狈逃入此军,终免了一死。

    任筠部和陈焕汇合一处,见前面汉军精锐严整,而且担心后面有更多的援军,知道战机已失,于是陆续撤回城内。而任筠则被张冲留下,在这里辅助陈焕守长社。

    鲍鸿虽然安全了,但惊魂未定,再不敢再在五里亭立营,退避三舍。他已经不打算速战速决了,他想在距离长社八里外的地方,“围困”死城内黄巾军。

    鲍鸿的狼狈传回了阳翟,成了笑话。在敌八里外,与敌做长久围困,还美名其曰在困死贼人。一时间,有识之辈,皆称其为鼠胆将军。

    但鲍鸿没忍着这些后方的友军,反手就骂后面的人,是守护之犬辈,甚至连守护犬都不如。人家守户的遇到贼人过境还会嚷嚷几句,但你们这辈呢,贼过境,屁都不敢放,生怕多弄出个响声就惹来贼人注意,简直是怯懦不堪。他鲍鸿羞与为伍。

    这下子鲍鸿戳中了阳翟友军们的肺管子,一时间隔空互骂,官司打到了中枢,互相指责。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从中枢来的新帅臣,带着两千中军南下到了阳翟。

    而此人的到来,将会给乱成一锅粥的豫东南战场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所以人都在看。请叫我陈总长的犁汉